兴中县
辽重熙十一年(1042)改霸城县置,为兴中府治。治所即今辽宁朝阳市。蒙古至元二年(1265)废。
古县名。辽重熙十年(1041年)改霸城县置,治今辽宁省朝阳市。辽、金时为兴中府治。蒙古废。
辽重熙十一年(1042)改霸城县置,为兴中府治。治所即今辽宁朝阳市。蒙古至元二年(1265)废。
古县名。辽重熙十年(1041年)改霸城县置,治今辽宁省朝阳市。辽、金时为兴中府治。蒙古废。
即回山。在今甘肃泾川县西。《明一统志》卷3平凉府:回中山“在泾州西五里,上有王母宫”。相传周穆王、汉武帝先后游此。山麓有碑,文曰古瑶池降王母处。
在今湖南衡阳市南一里。为衡山七十二峰之首。《方舆胜览》卷23衡州:回雁峰“在衡阳之南。雁至此不过,遇春而回,故名。或曰,峰势如雁之回”。在湖南省衡阳市城区、湘江大桥西北侧。海拔95.4米。旧志称其为南
即今四川宜宾市东六十里李庄镇。明正德《四川志》卷16南溪县:李庄水驿“在治西七十里”。
即今河南确山县西石滚河乡。民国《确山县志》卷1:“清顺治三年新编乡”中,“有集曰石滚河,在邑西迤南六十里。”
即今江西瑞金市东北十五里仰山排。清同治《江西全省舆图》卷10:瑞金县东北有仰山排。
今俄罗斯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南境叶尼塞河上游支流乌斯河。《元史·地理志》:“乌斯,亦因水为名,在吉利吉思东,谦河之北。其俗每岁六月上旬刑白马、牛、羊,洒马乳,咸就乌斯沐涟以祭河神,谓其始祖所从出故也
即今湖南永兴县西南四十里油市乡。清光绪 《湖南通志》 卷1永兴县图: 县西南有油榨墟。
明置,在今广西宜州市东四十五里洛东乡大曹村。《方舆纪要》卷109宜山县:大曹关“有巡司,其旁为大曹驿。《志》云:府东四十里为大曹渡,即龙山渡处”。
1934年由康保、商都二县析置,属察哈尔省。治所在嘉卜寺(今内蒙古化德县)。1936年改为新明设治局。1934年由康保、商都二县析置,治加普寺(今内蒙古化德县城关镇)。1936年改名新明设治局,隶察哈
亦名休屠泽、西海、猪野泽。在今甘肃民勤县东北。《元和志》卷40姑臧县:白亭军“因白亭海为名”。《寰宇记》卷152:“白亭海,白亭水色洁白,因以为名。”《清一统志·凉州府一》:“按舆图,今三岔河自镇番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