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信州

信州

①南朝梁普通四年 (523) 分益州置,治所在鱼复县 (西魏改为人复,今四川奉节县东十里白帝城)。辖境相当今四川万县市以东的长江南北和大宁河流域及湖北巴东以西地区。北周以后缩小。隋大业三年 (607) 改为巴东郡。唐武德元年 (618) 复为信州,次年改为夔州。

②北齐改北扬州置,治所在陈郡 (今河南淮阳县)。《元和志》 卷8: “高齐文宣帝以百姓守信,不附侯景,改北扬州为信州。” 北周武帝改为陈州。

③唐武德四年 (621) 置,治所在汝阴县 (今安徽阜阳市)。辖境相当今安徽阜阳、颍上、凤台、临泉等市县地。《寰宇记》 卷11颍州信州城: “隋大业十三年郡城为贼房献伯所陷,其年郡民江子建率众于险处作栅。唐武德二年 (当为四年) 授子建信州刺史,以栅近汝南褒信县,故名信州。” 六年 (623) 改为颍州。

④唐万岁通天元年 (696) 以乙失活部落置,属幽州都督府。侨治范阳县境 (今河北涿州市境)。后废。

⑤唐乾元元年 (758) 析饶、衢、建、抚四州之地置,治所在上饶县 (今江西上饶市西北天津桥)。辖境相当今江西贵溪以东,怀玉山以南地区。元至元十四年 (1277) 升为信州路。

⑥唐置,治所在今云南祥云县东南云南驿坝子。辖境约当今云南祥云县东南部。天宝后废。

⑦辽开泰七年 (1018) 置,治所在武昌县 (今吉林公主岭市西北秦家屯镇东新集城)。辖境相当今吉林公主岭市一带。元废。古城遗址尚存。


(1)南朝梁普通四年(523年)分益州置,治鱼复县(今重庆奉节县东,西魏改人复)。辖境相当今重庆市奉节、开县、云阳、巫溪、巫山等县。唐武德二年(619年)改名蘷州。(2)北齐改北扬州置,治项县(今河南沈丘县)。以百姓守信,不附侯景,故名。辖境约当今河南省周口、沈丘、淮阳、西华、商水、项城及安徽省界首、太和等市县地。北周武帝时改为陈州。(3)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治汝阴(今安徽阜阳市西北)。六年改名颍州。(4)唐乾元元年(758年)分饶、衢、建、抚四州地置。治上饶县(今江西上饶市西北)。辖境相当今江西省贵溪市以东、怀玉山以南地区。两宋属江南东路。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为信州路。(5)辽开泰初置,治武昌(今吉林公主岭市西北,一说在今辽宁开原市南、铁岭市东北)。元废。


猜你喜欢

  • 观音山驿

    明置,属鹤庆军民府。在今云南洱源县东北上站。

  • 大拉子

    又作大砬子、和龙峪。在今吉林龙井市东南智新镇。清宣统元年(1909)置和龙县于此。民国魏声龢《吉林地志》:“和龙县,土名和龙峪,又名大砬子。”即此。

  • 兖济铁路

    自今山东兖州至济宁。全长31.5公里。为津浦铁路支线。1911年动工修建,1912年建成。

  • 花花庙

    即今陕西麟游县西北花花庙乡。清乾隆《重修凤翔府志》卷2:花花镇在“县西北一百四十里”。

  • 五亩尖山

    在今安徽无为县北。《方舆纪要》卷26无为州:五亩尖山“在州北五十里。顶平五亩许,堪种植”。

  • 土拉河

    亦作图拉河。即今蒙古国中央省西北之图拉河。《明史·李文忠传》:洪武五年(1372),由东道北征趋和林,“进至胪朐河,令部将韩政等守辎重,而自帅大军,人赍二十日粮,疾驰至土拉河。元太师蛮子哈剌章悉众渡河

  • 甘棠墟

    即今广西灵川县(甘棠镇)。北宋为甘棠驿。《方舆纪要》卷107灵川县:甘水“在县(故治在今三街镇)南……东流至县南二十里之甘棠墟而合漓江”。1965年灵川县迁于此。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宾阳县东南甘棠镇。清

  • 九丝山

    在今四川兴文县西南德胜乡西北。《方舆纪要》卷70兴文县:九丝城“在县西南。山箐峻深,至为阻隘。 自宋、元以来, 常为都掌蛮依阻之地。……九丝山形盘礴, 上修广,可容万灶,而西面峭仄壁立,真蛮中天险”。

  • 双井堡

    即今甘肃高台县西北一百七十里双井子村。《清一统志·肃州》:双井堡“在高台县镇夷城西南七十里,西至本州临水堡六十里。城周一百二十四步。今有把总”。

  • 桃花坪

    即今湖南隆回县治桃洪镇。原为邵阳县地,清设通判驻此。1949年隆回县迁治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