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川县
金大定二十二年 (1182) 改敷川县置,为会州治。治所即今甘肃靖远县。二十三年 (1183) 地入西夏。乃徙治会川城 (今靖远县西南一百里),为新会州治。元初废。
古县名。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改会川城置,治今甘肃省靖远县西南。属新会州。元时废。
金大定二十二年 (1182) 改敷川县置,为会州治。治所即今甘肃靖远县。二十三年 (1183) 地入西夏。乃徙治会川城 (今靖远县西南一百里),为新会州治。元初废。
古县名。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改会川城置,治今甘肃省靖远县西南。属新会州。元时废。
又作挺关。战国赵地。在今陕西榆林市西北。《战国策·赵策二》: 牛赞 “至遂胡服,率骑入胡,出于遗遗之门”。又作挺关、扞关。战国赵地。在今陕西省榆林市西北。战国赵牛赞率骑入胡,出于遗遗之门,即此。
唐天宝元年 (742) 改象城县置,属赵郡。治所在今河北隆尧县东十二里旧城乡。《旧唐书·地理志》 昭庆县: “以有建初、启运二陵故也。” 北宋开宝二年 (969) 改为隆平县。古县名。唐天宝元年(74
即今云南广南县东南九十里板蚌乡。清有经制外委驻此。壮语 “板” 为村寨,“蚌” 为低凹,“板蚌” 意即低凹的村寨。集镇名。在云南省广南县东部、平密河与西洋江交汇处。板蚌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 1200。
唐开元后置羁縻州,属雅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康定县境。北宋属雅州。后废。
①即太胡山。在今河南泌阳县东北七十里。张衡《南都赋》:“天封大狐,列仙之陬。”《太平御览》卷43引《南阳图经》:“山有大石如狐。”故名。②一名大猿山。在今湖北随州市西南。《舆地纪胜》卷83随州:大狐山
在今四川高县东北胜天镇。清光绪 《叙州府志》 卷13庆符县: 祭天坝在 “县东北 一百四十里。隘口扼要,上通沙河驿,下通南邑李庄,土民祭天祷雨处”。
即内蒙古昭乌达盟扎鲁特左翼旗。
1913年改麻哈州置,属贵州黔中道。治所即今贵州麻江县。1920年直属贵州省。1930年改为麻江县。旧县名。1913年由麻哈州改置,治今贵州省麻江县驻地杏山镇。因“原名欠雅驯”,1930年更名麻江县。
即今黑龙江呼兰县东北石人镇。民国《呼兰府志》卷1:“石人城子,(距)府九十里。”
在今甘肃文县东。《水经·漾水注》: “白水又东径郭公城南,昔郭淮之攻廖化于阴平也筑之,故因名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