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仙游寺

仙游寺

在今陕西周至县东南三十五里马召乡黑水河畔。隋开皇十八年(598)隋文帝杨坚在此建仙游宫避暑。仁寿元年(601)命大兴善寺释童真和尚送舍利至仙游宫建塔安置, 改名仙游寺。唐咸通年间改为三寺,一寺早毁,今存二寺,分隔在黑水南北两岸。南岸为仙游寺,通称南寺。现存正殿五间,前后有大小古塔四座,最大者名法王塔,为七层方形砖塔。北岸为中兴寺,通称北寺。1998年因修西安市引水工程对法王塔进行拆迁,在塔身天宫出土了石棺、鎏金铜棺、葫芦形琉璃瓶和三枚舍利子;在地宫内出土了石函、黑釉瓷熏炉、鎏金铜棺、直颈琉璃瓶和十枚仁寿舍利子等珍贵文物。


在陕西省周至县城南15千米马召镇黑水河畔。寺院三面青山环抱,一面碧水环绕,风景清幽,磊落天然。隋开皇十八年(598年)隋文帝杨坚在此建仙游宫避暑。仁寿元年(601年)十月,命大兴善寺释童真和尚送舍利至仙游宫建塔安置,改名仙游寺。唐大中年间改为三寺,黑河南岸为仙游寺,又称南寺;北岸为中兴寺,又称北寺;另一寺在宋代已毁。寺在唐、宋两代最为鼎盛。明天顺六年(1462年),由西域喇嘛桑加巴主持,复修扩建,改名普缘禅寺。清康熙二年(1663年)、乾隆和道光年间以及民国初年都进行过不同程度的修葺。现存清代大雄宝殿一座,面阔5间;东西厢房20间;隋代法王塔和明清时期和尚墓塔4座;明天顺六年所铸大铁钟一口。法王塔为四方形七层密檐式砖塔,高27.78米。1998年8—10月,因修西安市引水工程对法王塔进行拆迁。在塔身天宫内发现了石棺、鸿雁衔瑞草纹鎏金铜棺、葫芦形琉璃瓶和3枚舍利子;在地宫内出土了石函、黑釉瓷熏炉、鎏金铜棺、直颈琉璃瓶和10枚仁寿舍利子等珍贵文物。南、北寺之间有黑水潭,又名五龙潭,水深不可涉,唐代诗人岑参有“石潭积黛色,每岁投金龙”诗句。唐、宋两代文人学士如卢纶、吴道子、王勃、白居易、陈鸿、王质夫、岑参、李商隐、苏轼、苏辙等均到此游览,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唐元和元年(806年),诗人白居易任周至县尉时,在此写下了文情并茂的不朽诗篇《长恨歌》。北宋嘉祐七年(1062年)苏轼任凤翔通判时曾两次游仙游寺,寺内现存有苏轼写的“客远红尘丛中,到此俗缘尽了;堂开白云窝里,从兹觉岸齐登”对联一副。法王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猜你喜欢

  • 梁父山

    亦作梁甫山。在今山东泰安市东南,西连徂徕山。《史记· 秦始皇本纪》: 二十八年 (前219) 始皇东巡,“禅梁父”。《后汉书· 光武纪》:中元元年 (56) “禅于梁父”。皆在此。后世统称徂徕山,而另

  • 寻阳驿

    在今江西九江市东北。《方舆纪要》卷85九江府:寻阳驿“在府城东北。宋元以来,皆置于府城西,明初因之,万历四十一年改置于此。滨江, 以便行旅”。清雍正四年(1726)裁。

  • 真阳县

    ①北魏永安三年 (530) 置,属郢州。治所在今河南汝南县西南。东魏天平四年 (537) 属义阳郡。北齐废。②南朝宋初改慎阳县置,属汝南郡。治所在今河南正阳县北江口集。大明后又为慎阳县。北魏皇兴中复为

  • 黑峪街

    即今河南滦川县东五十三里合峪镇。清尹耕云 《豫军纪略》 卷3: 咸丰七年 (1857) 九月,“其大股数百,由嵩县孙家店抢掠,窜至嵩、卢交界之黑峪、栾川”。

  • 雍村

    在今四川江油市北大康镇平通河西岸旧县坝。宋进士雍繁孙所居,故名。《宋史·地理志》 龙州: “宝祐六年徙治雍村。” 即此。

  • 杜尔伯特中右旗

    清乾隆十八年(1753)设,属蒙古科布多。旗府驻地即今蒙古国乌布苏省乌兰固木。

  • 乐州城

    唐武德四年(621)置,治所在今广西阳朔县南二十里。明曹学佺《广西名胜志》卷1阳朔县:“古乐州城在县南二十里白面村山下,唐武德初置乐州于此,后移于平乐。”

  • 峨林关

    明置,在今贵州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南。《方舆纪要》 卷122印江县: 峨林关在 “县南七里”。

  • 象谷渠

    在今山西清徐县东南徐沟镇。《方舆纪要》 卷40徐沟县: 象谷渠 “在县城下,流分三道,环绕东西,分灌民田,盖居民引象谷水为渠也”。

  • 叠桑

    即今四川理塘县南濯桑。清雍正年间置叠桑土百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