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五如

五如

西藏吐蕃王朝(约629—842)时期在西藏全境建置名。吐蕃建政后,在境内原十余小邦故地统一设置了称为“如”的军政区域,即乌如(中央翼)、要如(左翼)、叶如(右翼)、如拉(分支翼)等,吐蕃灭亡后如亦不存。藏文史籍中一说吐蕃曾建五个如,即四如之外还于苏毗故地即今西藏那曲地区建有苏毗如,而在此后西藏官方文献中对前后藏地方仍每沿称乌思藏四如,未及苏毗如。


猜你喜欢

  • 归顺府

    1912年改归顺州置,属广西镇南道。治所即今广西靖西县。次年改为靖西县。1912年升归顺州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县。辖境相当今广西靖西、那坡二县。1913年改为靖西县。

  • 开化场

    北宋乾德四年(966)吴越置,即今浙江开化县治。太平兴国六年(981)改置开化县。北宋乾德四年(966年)吴越钱氏析常山县西部置,即今浙江省开化县城关镇。以境内开源、崇化二乡名得名。属衢州。太平兴国六

  • 袁谭城

    在今河南浚县西。《方舆纪要》 卷16浚县: “ 《述征记》: 黎阳城西南七里有袁谭城。城西南三里又有一城,曹公攻谭时所筑。操攻黎阳,败袁谭、袁尚,留其将贾信屯兵守之,因筑城于此。”

  • 武侯垒

    又称武侯镇。即今陕西勉县西十里武侯镇。《水经·沔水注》: “沔水又东径武侯垒南,诸葛武侯所居也,南枕沔水。水南有亮垒,背山向水,中有小城,回隔难解。” 唐、宋为西县治。明、清为沔县治。

  • 三累山

    在今陕西韩城市西北。《水经·河水注》:横溪水“出三累山,其山层密三成,故俗以为三累名山……山下水际有二石室”。《清一统志·同州府一》引《陕西通志》:“今有三峡山,在韩城县西北四十里,疑即三累山也。”

  • 仙娥河

    即娑陵水。今蒙古国境之色楞格河。《新唐书·地理志下》:回鹘衙帐“北六七百里至仙娥河,河北岸有富贵城。……又自衙帐东北渡仙娥河,二千里至室韦”。古水名。又称仙萼河、娑陵水(《旧唐书·回纥传》)。即今蒙古

  • 徐渎浦场

    在今江苏连云港市东北。明万历 《淮安府志》 卷3海州: 徐渎浦场盐课司 “在东海城北”。

  • 换马店

    即今河北宁晋县西北二十里换马店乡。明正德 《赵州志》 卷3宁晋县: 换马铺 “在县西北二十里”。清同治 《畿辅通志》 卷55宁晋县图: 西北有换马店集。

  • 安宁郡

    ①南齐隆昌元年(494)析平乐郡安宁县置,属宁州。治所即今云南安宁市。辖境约当今云南安宁市和易门县地。南朝梁末废。②南朝梁大同中置,属东巴州。治所在今四川南江县北。西魏属集州。隋开皇三年(583)废。

  • 大阳津

    即大阳关。一作太阳津。在今河南三门峡市陕县老城西北。《后汉书·邓禹传》:建武元年(25),邓禹围安邑,“更始大将军樊参将数万人,度大阳,欲攻禹”。即此。古黄河津渡。在今山西省平陆县西南。古称茅津,汉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