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夫城
在今河北易县西。《水经·易水注》:“易水出西山宽中谷,东径五大夫城南,昔北平侯王谭不从王莽之政,子兴生五子,并避时乱,隐居此山,故其旧居,世以为五大夫城。”
在今河北易县西。《水经·易水注》:“易水出西山宽中谷,东径五大夫城南,昔北平侯王谭不从王莽之政,子兴生五子,并避时乱,隐居此山,故其旧居,世以为五大夫城。”
①在今河南开封市东南。本名吹台,又称繁台。汉梁孝王增筑,以为游观之所。唐李白有 《梁园吟》。②在今广东佛山市内。清嘉庆、道光年间内阁中书、著名画家梁蔼如叔侄等建造。由十二石斋、寒香馆、群星草堂、汾江草
在今宁夏中宁县西北。《明一统志》卷37宁夏中卫:石空寺山“在卫城东七十里, 山有石空寺”。清乾隆《宁夏府志》卷3:石空寺山“在(中卫)县东八十里,石空堡西北”。宣统《甘肃新通志》卷1:石空寺山“在中卫
即今贵州江口县北太平河。南入铜仁江。《明史·地理志》 铜仁府省溪司: “西有逻江, 即省溪。产金。”
南朝宋元嘉二十五年(448)置,属弋阳郡。治所在安丰故城(今河南固始县东南)。后为边城郡治。大明八年(464)又属弋阳郡,后复为边城郡治。北魏改为期思县。南朝陈复为边城县。隋开皇初又改为期思县。南朝宋
在今广西龙州县西北。《方舆纪要》卷110上下冻州:八峰山在“州(治今下冻镇)西二里。八峰并耸”。
唐宣宗李忱的陵墓,在今陕西泾阳县西北仲山。《新唐书·地理志》云阳县:贞陵“在县西北四十里”。
在今安徽旌德县东北。《方舆纪要》 卷28旌德县: 嗣溪山 “在县东三十里,接宁国县界。连亘十余里,以山溪相嗣不绝而名。一峰峭峙,谓之龙峰。稍西曰石凫山,梅溪出焉,东北流入宁国县为滑渡水,而注于西溪”。
①秦始皇二十二年 (前225) 置,治所在睢阳县 (今河南商丘县南一里)。《汉书·地理志》注: 师古曰: “以有砀山,故名砀郡。” 辖境相当今河南开封、通许二县以东,永城县以北,山东曹县、嘉祥二县以南
在今福建福清市西宏路镇东南。《方舆纪要》卷96福清县:无患桥“在宏路驿东南。宋熙宁七年建,明朝成化十九年修,长二十有九丈”。
即今山西平遥县西南杜村。《清一统志·汾州府》“郝同堡”条下:杜村堡“在县西南十五里。周四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