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侯
春秋晋邑。在今河北成安县东南。《春秋》:昭公二十八年 (前514),“公如晋,次于乾侯”。杜注: “乾侯在魏郡斥丘县,晋境内邑。”
古邑名。春秋晋邑。在今河北省成安县东南。《春秋》昭公二十八年(前514年):“公如晋,次于乾侯。”即此。汉置斥丘县。
春秋晋邑。在今河北成安县东南。《春秋》:昭公二十八年 (前514),“公如晋,次于乾侯”。杜注: “乾侯在魏郡斥丘县,晋境内邑。”
古邑名。春秋晋邑。在今河北省成安县东南。《春秋》昭公二十八年(前514年):“公如晋,次于乾侯。”即此。汉置斥丘县。
又作旁多宗。即蓬多城。今西藏林周县北旁多。
南宋绍兴初筑,在今福建德化县东北。在今福建省德化县东北。南宋绍兴初筑。属泉州。
①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置,属澄城郡。治所在今陕西澄城县西北三十里三门村。北周废。②1940年置,属浙江省。治所在今浙江三门县东南四十二里六敖镇。以三门湾得名。同年冬徙今三门县治。(1)古县名。北
一作鄂什。即今吉尔吉斯斯坦奥什。《清高宗实录》: 乾隆二十七年 (1762) 七月乙亥,谕曰:“永贵等奏称,额德格讷阿济比所属鄂斯等处,为额尔德尼占据。” 即此。
唐南诏置,治所在永昌城(即今云南保山市)。辖境北部抵缅甸、印度及我国西藏交界处,东抵怒江;南部处澜沧江和怒江之间,南达小黑江。宋大理改永昌府。公元8世纪中南诏阁罗凤置,治永昌城(今云南保山市隆阳区)。
①秦置,治博阳 (今山东泰安市东南旧县)。辖境南至今山东泰安、莱芜,西至德州、平原,东至邹平、阳信,北至河北盐山、海兴等地。西汉初改置济北国。后国除屡改为郡,不久复为国。南朝宋改济北国为郡,徙治肥城
①在今河北丰宁县满族自治县西北。清乾隆 《口北三厅志》 卷2: 黑龙山 “独石口东北一百里”。②亦名龙山。在今广东汕尾市西北。《隋书·地理志》: 海丰县 “有黑龙山”。《清一统志 · 惠州府》: 黑龙
即今福建漳平市东北溪南河。《方舆纪要》卷99漳平县: “溪南溪在县东北。源出安溪县界流入境,历县东华口。又有下折溪,在县南三十里,亦流至华口,俱会于九龙溪。”
即今山东莱州市南夏邱镇。1941年山东革命根据地置掖南县治此。
即今河南登封市西南二十里大金店乡。清尹耕云《豫军纪略》卷10:同治二年(1863)八月,“张总愚自据大金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