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乐平县

乐平县

①东汉章帝时改清县置乐平侯国,后为乐平县,属东郡。治所在今山东聊城市西南。三国魏改属阳平郡。北齐省。

②东汉建安中置,属乐平郡。治所即今山西昔阳县。北魏太平真君九年(448)废。孝昌二年(526)又改沾县为乐平县,治所在今昔阳县西南。隋属太原郡。唐属太原府,移治今昔阳县。北宋属平定军。金属平定州,兴定四年(1220)升为皋州,元初复为乐平县。清嘉庆元年(1796)废。1912年复置,属山西冀宁道。1914年改为昔阳县。

③南朝宋侨置,属钟离郡。治所在今安徽凤阳县东。齐属济阴郡。北魏属济阳郡。北齐废。

④本平陆县,南朝宋元嘉中移乐平县于此。北齐改乐平县,属任城郡。治所在今山东汶上县西四十里。隋开皇十六年(596)复改平陆县。

⑤北齐改阳平县置,治所即今山东莘县。北周为武阳郡治。隋开皇初郡废。六年(586)复改阳平县。

⑥唐武德四年(621)置,属饶州。治所在今江西乐平市东洺口。《元和志》卷28饶州:乐平县“南临乐安江,北接平林,因曰乐平”。九年(626)废。开元中复置,徙治今乐平市。元元贞元年(1295)升为乐平州。明洪武四年(1371)复降为县,属饶州府。民国初属江西浔阳道。1926年直属江西省。1992年改设乐平市。


(1)古县名。(1)东汉建初元年(76年)改清县置,治今山东省聊城市西南。属东郡。晋改属阳平郡。北魏因之。北齐废。(2)东晋侨置,治今安徽省凤阳县东南。属钟离郡。北齐废。南朝宋泰始二年(466年)薛索儿为萧道成所败,自石梁走乐平,即此。(3)北齐改阳平县置,治今山东省莘县。为武阳郡治。隋开皇六年(586年)复名阳平县。(2)古旧县名。(1)东汉末分沾县置,治今山西省昔阳县。属乐平郡。北魏太平真君九年(448年)废入沾县。孝昌二年(526年)又改沾县为乐平县,为乐平郡治。北齐移治今昔阳县。隋、唐为辽州治。金兴定四年(1220年)升为皋州。元初复为乐平县。清嘉庆元年(1796年)废入平定州。1912年复由平定州乐平乡析置,治今山西省昔阳县城关镇。1914年因与江西省乐平县重名,改名昔阳县。(2)唐武德四年(621年)析鄱阳县置,治今江西省德兴市银城畈。九年废。开元四年(716年)复置,移治长乐水口(今众埠镇铜山港口)。后迁治今乐平镇,属饶州。元升县为州,属饶州路。明复降为县,明、清属饶州府。1992年撤销,改设乐平市。


猜你喜欢

  • 归诚州

    ①唐置羁縻州,属邕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广西右江流域。北宋改为归城州。②北宋改归诚羁縻州置,属邕州右江道。治所在今广西右江流域。后废。

  • 谷罗镇

    金置,属河阳县。即今河南孟县北二十里罗状村。

  • 巨合城

    一名巨里城。在今山东章丘市西龙山镇。汉武帝封城顷王子发为巨合侯。《水经·济水注》:巨合水“北径巨合故城西,耿弇之讨张步也,守巨里,即此城也”。即“巨里城”。

  • 南坪营

    清雍正七年 (1729) 于南坪坝置,属松潘镇。即今四川南坪县。设守备驻防。《清一统志·松潘厅》: 南坪营 “管辖羊峝、芝麻、隆康等各番民”。

  • 河邑

    即今山西河曲县东南旧县乡。清置河邑巡司驻此。

  • 钮兀长官司

    明宣德八年 (1433) 以和泥之钮兀、五隆二寨置,属云南布政司。治所在今云南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境。后废。

  • 迎恩站

    元置,在今广西来宾县东北。元置,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东北。明废。

  • 铁山关堡

    明置,属苍溪县。在今四川苍溪县西五十里。《明史·吴景传》: 正德间,兰廷瑞义军麻六儿部与官军冯杰战于苍溪县,又战于铁山关,“乘夜冲击,杰死之”。即此。

  • 洪和城

    即侯和城。在今甘肃临潭县东南。《水经·河水注》: 洮水 “又东北流径洮阳曾城北……洮又东径洪和山南,城在四山中,洮水又东径迷和城北,羌名也”。王先谦注: “洪、侯音相转,侯和当即洪和。”

  • 忽纳寨

    在今云南晋宁县 (昆阳镇) 东北二十四里,滇池东岸下梁王。《方舆纪要》 卷 114晋宁州: 忽纳寨 “在州 (治今晋城镇) 西。明初瓦尔密闬曲靖,破走入晋宁州忽纳寨,赴滇池死,即此寨也”。在今云南省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