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泥泾
在今上海市闵行区东华泾附近。《方舆纪要》卷24松江府上海县:乌泥泾“元泰定初都水监任仁发浚乌泥、大盈二河;二年复浚县之潘浜、乌泥泾,各置石闸,以遏浑潮,闸废。今东流注于黄浦”。
在今上海市闵行区东华泾附近。《方舆纪要》卷24松江府上海县:乌泥泾“元泰定初都水监任仁发浚乌泥、大盈二河;二年复浚县之潘浜、乌泥泾,各置石闸,以遏浑潮,闸废。今东流注于黄浦”。
唐武德元年 (618) 置,治所在巨鹿县 (今河北巨鹿县北夏旧城)。辖境相当今河北巨鹿县地。武德四年 (621) 废。
即今甘肃西部洪水坝河。《明史·地理志》肃州卫:“东南有红水,俱流入白水。”《清一统志·肃州》:红水“在州东南三十里。源出南山,北流合白水, 至下古城东南入讨来河。水有红色,故名”。村名。在甘肃省景泰县
在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大明镇附近。辽统和二十五年(1007)建,为中京道大定府治,又为辽陪都之一。《辽史·地理志》:“皇城中有祖庙,景宗、承天皇后御容殿。城池湫湿,多凿井泄之,人以为便。”宋王曾《上契丹事
在今江西广丰县西南。《方舆纪要》卷85广信府永丰县:永丰山,“《志》云,永丰山形如石囷,下瞰溪流。旧传山生石乳,赤则岁旱, 白则年丰,因名永丰”。《清一统志·广信府一》:永丰山“在广丰县西南二十五里”
①即今河北永清县东北二十八里韩村镇。清乾隆 《永清县志》 图: 东北有韩村。②即今河北献县东北五十里韩村乡。清乾隆 《献县志》 卷3市集: 有韩村。集镇名。在山东省临沭县北部。属青云镇。人口1930。
①即白岳山,在今安徽休宁县西三十里。原名齐云岩,为白岳主峰之一。《江南通志·山川五·徽州府》:齐云岩“在白岳西北,路回如线,游者缘梯而上,所经胜处极多,乃至于岩。黟、祁、歙、婺之山, 一目可尽也。宋程
亦名广羊坝。即今四川重庆市东五十里广阳镇。《元史·石抹按只传》:至元间攻重庆,“宋涪州守将率舟师来援,不老击败之于广阳坝”。即此。
清柳条边门之一。在今辽宁兴城市西北。《清一统志 ·锦州府二》: 梨树沟边门 “在宁远州西北一百里。旧有碾盘沟门,在州西北七十里。本朝康熙三十六年展边移此。乾隆五年改章京驻防”。
在今浙江桐乡市西石门镇。《方舆纪要》卷91崇德县:石门塘在“县东北二十里。亦曰石门泾”。
①一作濑乡。春秋楚地。在今河南鹿邑县东。老子生地。《史记·老子列传》:“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②在今湖北随州市东北。《汉书·地理志》南阳郡随县:“厉乡,故厉国也。”师古注:“厉读曰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