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临水县

临水县

①西汉置,属西河郡。治所在今山西临县东北南庄。东汉废。

②东汉建安十六年 (211) 分余杭县置,属吴郡。治所在今浙江临安县北十八里高虹乡。三国吴属吴兴郡。西晋太康元年 (280) 因与司州广平郡之临水县重名而改名临安县。隋省。唐武德七年 (624) 复置临水县,属潜州。次年省入于潜县。

③三国魏黄初三年 (222) 置,属广平郡。治所即今河北磁县。《元和志》 卷15滏阳县: 临水县 “以城临滏水,故曰临水”。北魏太平真君六年 (445) 并入邺县。太和二十一年 (497) 复置,属魏郡。北齐天保元年 (550) 徙治松谷。北周建德六年 (577) 移治今涉县西北二里。隋开皇七年 (587) 移今涉县东北西戍镇。十年 (590) 移治今邯郸西南峰峰矿区临水镇。大业初属魏郡。唐属磁州,永泰元年 (765)改为昭义县。

④南朝梁大通三年 (529) 改决口戍置,属安丰郡。治所在今安徽霍邱县西北八十里临水乡。后废。


古县名。(1)西汉置,治今山西省临县东北南庄。属西河郡。东汉省。(2)东汉建安十六年(211年)置,治今浙江省临安市西北。属吴郡。西晋太康元年(280年)改临安县。后废。唐武德七年(624年)复置临水县,次年又废。(3)三国魏黄初三年(222年)置,治今河北省磁县。属广平郡。北魏太平真君六年(445年)并入邺县,太和二十一年(497年)复置,属魏郡。北周建德六年(577年)徙治今河北省涉县。属成安郡。隋开皇十年(590年)又徙治今磁县西北临水,属魏郡。永泰元年(765年)改名为昭义县。


猜你喜欢

  • 洪泽屯

    在今江苏淮安市东。《方舆纪要》 卷22淮安府: 洪泽屯,“ 《唐志》: 上元中,于射阳湖置洪泽屯,厥田沃壤,大获其利”。

  • 台庄

    即今山东枣庄市东南台儿庄镇。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置巡司于此。

  • 永宁州

    ①唐南诏置,属建昌府(郡)。治所在今四川西昌市。后废。元至元十七年(1280)复置,属建昌路。《元史·地理志》:“分建昌为二州,在城曰建安,东郭曰永宁。”明洪武十五年(1382)属建昌府。后废。②元至

  • 西疆郡

    北周置,属叠州。治所在合川县(今甘肃迭部县西北白龙江北岸)。以西疆山为名。隋开皇三年(583)废。北周置,治合川县(今甘肃迭部县西)。辖境不详。隋开皇初废。

  • 故关

    ①亦作固关。即今山西平定县东九十里旧关,为古井陉口。《水经·浊漳水注》: 桃水 “东径靖阳亭南,故关城也”。《水经注疏》 谓 “盖井陉关在井陉县东北,而故关在县西,乃井陉西出之口”。唐杜佑 《通典》

  • 良常山

    旧名北垂山。在今江苏句容县东南茅山。《寰宇记》卷90升州句容县:“良常山在小茅峰之北垂,始皇登此叹曰:巡守之乐,莫过于山海;自今以往, 良为常也。因名。”

  • 吴会

    ①古地区名。指今江浙一带。《后汉书·蔡邕传》:“亡命江海,远迹吴会。”《文选》第29曹丕《杂诗》:“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南宋范成大《吴郡志》卷48:“吴本秦会稽郡,后汉分为吴、会稽二郡。后世指两

  • 青莲祠

    又名太白楼、谪仙楼、李白祠、太白祠。在今安徽马鞍市西南采石镇采石矶。《清一统志·太平府》: 李白祠 “在当涂县东南青山麓”。《续文献通考》: 万历初,“御史蔡梦说建李白祠于太平府之采石山”。今太白楼建

  • 即“幽”。在今陕西旬邑县西南。古邑名。又作豳。商、西周邑。在今陕西省旬邑县东北。

  • 婆娑府

    元至元十七年 (1280) 改婆娑 (速) 府路置,属辽阳路。治所在今辽宁丹东市东北九连城镇。一说在今辽宁宽甸满族自治县南鸭绿江北岸。二十五年 (1288) 后废为巡检司。元初改婆速路置,治今辽宁省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