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三游洞

三游洞

在今湖北宜昌市西北二十五里长江西陵峡东口北岸峭壁,东临下牢溪。唐白居易与弟知退及元微之三人游此,各赋诗,居易为之序。北宋苏轼、苏辙及欧阳修俱有三游洞诗。南宋陆游《入蜀记》:“登三游洞,蹑石镫二里。其险处不可著脚,洞大如三间屋,有一穴通人过,然阴黑峻险尤可畏。”


在长江三峡西陵峡中灯影峡下游江北,距湖北省宜昌市10千米。唐元和十四年(819年),白居易、元稹、白行简三人曾来此寻幽探胜,赋诗抒怀,并由白居易撰《三游洞序》以纪其事,此洞始名“三游”。北宋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也曾游此,人们称为“后三游”。洞形成于峭壁中部,背倚西陵峡,面临下牢溪,高峦深谷,山水秀丽。洞室面积约700平方米,洞石褶皱起伏,形态富于变幻,或如兽奔蛇舞,或若惊涛流云,奇丽多姿。洞中部有钟乳石二根并列下垂,宛如门楹,将洞隔成两室,前室明旷,后室幽深,其旁复有一小洞颇狭窄,扶壁佝偻前行,可至洞外俯瞰大江。洞室内外石壁上,存有欧阳修、黄庭坚、叶衡等宋人题刻10余处和明代重刻《三游洞序》石碑一通及其他诗文题刻40余处,还刻有近人柯逢时、张难先、冯玉祥等的题词。洞外山顶及其附近,还有传为三国蜀汉刘备义子刘封所筑的城垒和张飞擂鼓台等遗迹。


猜你喜欢

  • 静封县

    金承安二年 (1197) 以胡设务置,属全州。治所在今内蒙古赤峰市北郊。三年 (1198) 属高州。泰和四年 (1204) 属大定府。元废。

  • 荒地汛

    在今河北隆化县东北五十里荒地乡。清于此设把总驻守。《清史稿·地理志》 承德府丰宁县有“荒地” 镇。即此。

  • 四排山

    在今云南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西北营盘。旧属缅宁县,民国时有县佐驻此。

  • 罗韶县

    唐置,属汤州。治所在今越南河北省境。后废。

  • 大融江

    亦名融江。即今广西东北部漓江上源支流大溶江。《清一统志·桂林府一》:大融江“在兴安县西五十里,源出全州西延司界,亦曰大溶江。南流入县界,合六峒、黄柏二江,又南至灵川县界,合漓水,即古沩水也”。

  • 伯节站

    元置,在今四川重庆市巴南区南百节镇。

  • 灵泉

    在今云南马龙县西南三里。《方舆纪要》卷114马龙州:灵泉“水色清碧,引流灌溉,居民赖之”。区片名。在云南省开远市区西部。范围包括东至泸江河,西与建水县安边哨交界,北与小龙潭区片相连,南止乐百道区片的下

  • 松子溉

    在今四川永川市南。《方舆纪要》 卷69永川县: 松子溉 “在县南百里。源出龙洞山,别流东注,下入大江”。《清一统志·重庆府一》 “侯溪”条: 松子溉 “此水上流曰车对河, 下流曰溶溪,

  • 桃源县

    ①五代闽龙启元年 (后唐长兴四年,933)升桃林场置,属泉州。治所即今福建永春县。闽永隆四年 (后晋天福七年,942) 改名永春县。②北宋乾德元年 (963) 分武陵县置,属朗州。治所即今湖南桃源县。

  • 延安路

    元改鄜延路置,属陕西行省。治所在肤施县(今陕西延安市)。辖境相当今陕西宜川、黄龙、宜君等县以北及内蒙古伊克昭盟地。明改为延安府。蒙古改延安府置,治肤施县(今陕西延安市)。辖境约当今陕西省宜君、黄龙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