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三河镇

三河镇

①即今安徽肥西县东南四十八里三河镇。《清一统志·庐州府二》:三河镇“在合肥县南八十里。外环两岸,中峙三洲,三水贯其间,故曰三河”。1858年太平军将领陈玉成、李秀成击败清军李续宾的三河大捷即发生于此。

②即今广东大埔县西北三河镇。以大靖溪及梅江自此东西合于韩江,故名。《方舆纪要》卷103大埔县:三河镇“在县西。有巡司,洪武九年置,又三河驿亦置于此。嘉靖中筑城,周不及三里。万历末司废”。清代为三河坝市。


(1)在内蒙古自治区额尔古纳市南部。面积2186平方千米。人口 8330。镇人民政府驻三河村,人口 4350。因处哈乌尔河、得尔布尔河、根河交汇处附近而得名“三河”。原名奈勒木图,1948年为额尔古纳旗政府驻地。村落形成较久,曾是俄罗斯族大村,1954年后陆续迁出。1955年置镇。农产小麦、甘蓝,畜产牛、马、绵羊。闻名全国的“三河马”、“三河牛”发源地。有机修、铁木等厂。镇内多俄式住宅,俗称“木刻楞”。额伊公路经此。(2)在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东北部。面积135平方千米。人口2.9万。镇人民政府驻财富村,人口2810。因三面靠河得名。1948年设三河区,1951年改十一区。1956年设三河乡。1958年改双河公社,1961年改三河公社。1984年置三河镇。产玉米、大豆、小麦等。有制药、地毯、纺织等厂。公路通绥化等地。(3)在江苏省洪泽县西南部,南临三河,西临洪泽湖。面积58平方千米。人口3.3万。镇人民政府驻宋庄,人口 9000。镇以境南三河命名。1949年属长堤、联堡等乡。1958年析设三河公社,1983年改乡,1993年置镇。产小麦、稻、花生等。水产养殖、捕捞业发达。有建材、轻工等厂。有公路通县城。(4)在安徽省肥西县东南部。面积 4.9 平方千米。人口2万。镇人民政府驻三河街,人口1.3万。明代始称三河。因丰乐河、杭埠河、小南河三河流贯镇中得名。1956年析置三河镇,1960年改公社,1961年复置镇。主产稻、小麦、油菜籽。三河麻鸭为省名贵鸭种。盛产鱼、虾。有酿酒、羽毛扇、造船、缝纫机针、毛巾等厂。封缸陈酒、羽毛扇享有盛名。镇区沿杭埠河故道两岸分布。为历史悠久的古镇,为肥西、舒城、庐江间农副产品集散中心,集市贸易繁荣。合铜公路经此,并有公路西至舒城。三河港为巢湖西岸重要港口。清咸丰八年(1858年)太平军在此大败清军,击毙清将曾国华、李续宾,史称“三河大捷”。(5)在广东省大埔县中西部、韩江上游。面积150平方千米。人口2.1万。镇人民政府驻三河坝圩,人口3000。因闽江、梅江、梅潭河在此汇成韩江,故名。宋设三河口盐务,元设三河站。明、清设三河社。民国设三河区,1949年因之。1958年设三河公社。1961年、1978年英雅、梓里先后分出另设公社。1984年改设三河区,1986年置镇。属韩江与汀江交汇处的丘陵性谷地。主产稻,并产油菜籽、大豆、花生、甘蔗、席草、烤烟等。沿河岸盛产竹。三河豆腐干、石门岭杨桃有名。有水电、陶瓷、造纸、烤烟、塑料等厂。梅湖公路经此。建有三河港码头,是县商品转运枢纽。古迹有王子殿碑。纪念地有中山纪念堂、八一南昌起义三河坝战役烈士纪念碑。(6)在广东省东源县东北部。面积61平方千米。人口1.9万。镇人民政府驻三河圩,人口 1090。因镇区在船塘河、漳溪河、公白河汇合处,故名。1958年属船塘公社。1961年析置三河公社,1965年并入船塘公社,1978年复置三河公社。1983年设三河区,1986年建乡,1993年置镇。主产稻、甘薯、花生,并产沙梨、柿子、板栗、油茶。有农副产品加工等厂。有公路通顺天镇接官灯公路。(7)在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东南部。面积30平方千米。人口2.8万。镇人民政府驻三河,人口3900。因驻地南侧有马鞍、马家碾、唐家堰三条河沟,故名。1951年为三河乡,1958年为三河公社,1982年复乡,1992年改置镇。有汽车修配、铸造、水泥制品、酿造等厂。渝蓉铸造厂、省建十三公司驻此。宝成铁路、川陕公路、德乐公路经此。有繁阳山、泥巴沱风景区。(8)在四川省仪陇县东部。面积36平方千米。人口1.8万。镇人民政府驻三河,人口1740。处两溪汇入一小河旁,故名。1949年为三河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改乡。1992年置镇,龙桥乡并入。1994年龙桥乡划出。产棉花、蚕茧、油菜籽。有农机、酿酒、塑料、轧花等厂和水电站。营仪公路经此。(9)在云南省泸西县北部。面积81.5平方千米。人口2.4万。镇人民政府驻独家村,人口500。此地为三条河汇集处,故名。1958年属金马公社,1963年属金马区,1970年复属金马公社,1984年复属金马区。1987年析出设三河乡,2001年置镇。产稻、玉米、小麦、蚕豆、烤烟、辣椒、油菜籽。有公路南接豆泸公路。


猜你喜欢

  • 克狐寨

    即克胡寨。今山西临县西克虎寨镇。《明史·地理志》 汾州府临县:“西北有克狐寨巡检司。”即此。

  • 锦绣谷

    ①在今江西庐山,地当星子县北。《舆地纪胜》 卷25南康军: 锦绣谷,“ 《庐山记》,谷中奇花异草不可殚述,三四月间,红紫匝地如被锦绣,故以为名”。②在今江西宜春市东半里。《舆地纪胜》 卷28袁州: 锦

  • 作登墟

    即今广西田东县南作登瑶族乡。清光绪《广西舆地全图》奉议州图:东南有作登墟巡司。

  • 回村

    在今山东章丘市北绣惠镇北之女郎山北。即汉之阳丘城。

  • 黄渠桥镇

    即今宁夏平罗县东北三十里黄渠桥镇。《中华民国新地图》 宁夏平罗县东北有黄渠桥 (乡)。1954年惠农县曾移治于此。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平罗县东北部。面积48平方千米。人口1.13万。镇人民政府驻黄渠桥,人

  • 钟 (鍾) 步

    在今江西兴国县北。《方舆纪要》 卷88赣州府兴国县: 钟步镇 “在县北。李恒攻天祥于兴国,天祥遣兵战钟步,不利。即此”。

  • 试院

    在今福建长汀县城兆征路。原为汀州府历代府试之处,内有朱子祠、龙山书院。清咸丰七年 (1857) 改建。1904年为福建省立第七中学校舍。院内有古柏两株,据清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称: “福建汀州试院堂

  • 媪围县

    西汉置,属武威郡。治所在今甘肃景泰县东芦阳镇附近。三国魏废。《说文》 作媪闱,《晋书·赫连勃勃载记》 作温围。古县名。媪围,又作媪闱(《说文解字》)或温围(《晋书·赫连勃勃载记》)。西汉置,治今甘肃省

  • 丹章砦

    在今贵州黄平县西。《清一统志·镇远府》:丹章砦“在黄平州西废重安司西南。旧为苗屯聚处”。

  • 沁南县

    1941年10月晋冀鲁豫边区由沁水县析置,属太岳区。治南阳村(今山西沁水县西南南阳村)。1947年撤销,与士敏县合并,复置沁水县。旧县名。太岳抗日根据地设。1941年由山西省沁水县南部析置。以位县南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