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顷原
在今甘肃临夏市北二里。《方舆纪要》卷60河州:万顷原“四望宽平,居民稠密,其上又有重台原。《志》云:州东西百里,南北五十里。唐及五代俱名广大原,昔时番汉所驻牧地也”。
在今甘肃临夏市北二里。《方舆纪要》卷60河州:万顷原“四望宽平,居民稠密,其上又有重台原。《志》云:州东西百里,南北五十里。唐及五代俱名广大原,昔时番汉所驻牧地也”。
战国秦昭王五十年 (前257) 初作 “河桥” 于蒲津 (今山西永济市蒲州镇西南、陕西大荔县朝邑镇东黄河上)。其后西魏、隋、唐皆在此连舟为浮梁 (桥)。《新唐书·地理志》 河中府蒲州河西县:开元十二年
①在今四川彭山县东北府河注入岷江处。《晋书·李势载记》:东晋永和三年(347), 桓温“次青衣,势大发军距守,又遣李福与昝坚等数千人,从山阳趣合水距温”。即此。②在今四川乐山市东南大渡河注入岷江处。《
①一名向阳峡。在今山西汾阳县西北三十里。《方舆纪要》 卷42汾阳县: 金锁关 “岩崄插天,中断如辟,为汾水咽吭。汉、晋以来戍守处也。明初置巡司,寻废。隆庆初增筑关城,设兵防御,颇为严固”。②即今陕西铜
在今浙江浦江县南境。《方舆纪要》卷93浦江县:五路岭在“县南十里。长五里, 自县入郡所经也”。
①西汉置,属东郡。治所在今山东冠县东南。武帝封卫青子登为侯邑。后为县。三国魏属阳平郡。北齐废。②南朝宋置,属东安郡。治所在今山东沂水县西北二十里古城庄。南齐废。
在今广东海丰县城内。原是彭湃读书处。1922年夏彭湃开展农民运动,在此与赤山、龙山的张妈安、李思贤等青年农民首先成立海丰 “六人农会”,常在书室接待来访的农民群众,研究农会工作。1925年3月,第一次
①明洪武初置道州千户所,寻改为宁远卫。治所即今湖南道县。后废。②明宣德三年(1428)分广宁前屯、中屯二卫地置,属辽东都司。治所在汤池(今辽宁兴城市)。辖境相当今辽宁兴城、葫芦岛二市地。为明山海关外战
即今四川简阳市东南施家镇。民国 《简阳县志》 卷2: 施家坝,“ 《采访册》 按: 《乾隆志》侯家场注云: 州东南六十里。《咸丰志》 施家坝注云:州东南六十里即侯家场,古儒林镇,与乐至接壤,系至川北通
即鸡泽。在今河北永年县东南。《国语·晋语七》:悼公四年(前569),“会诸侯于鸡丘”。
一名挠沟。在今湖北襄樊市北。《南齐书·崔慧景传》: 北魏军围邓城,“慧景南出过闹沟,军人蹈藉,桥皆断坏,虏军夹路射之,军主傅法宪见杀,赴沟死者相枕。山阳取襖杖填沟,乘之得免”。《方舆纪要》 卷79襄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