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鹬(yù),一种水鸟。鹬蚌相争,渔人得利,比喻双方争战,两败俱伤,而使第三者坐享其成,因而得利。战国时期,赵惠文王想要攻打燕国。苏代对赵王说,我这次从燕国来,路过易水时,见到一个河蚌张开壳,在河滩上晒太阳。刚好一个鹬鸟飞下来,伸出嘴就啄食蚌肉。河蚌合起壳来夹住鹬鸟的嘴。鹬鸟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有死蚌了。河蚌说,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就有死鹬了。它们互不相让,但谁也战胜不了谁。正在这时,渔人走过,把它们一起抓住了。现在赵国将要伐燕,燕、赵两国长期相持不下,我恐怕秦国要坐享渔人之利了,希望大王您慎重地加以考虑。赵王觉得苏代讲得有道理,于是就决定停止攻打燕国。

【出典】:

战国策·燕策》二《赵且伐燕》:“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例句】:

元曲选》失名《气英布》:“权待他鹬蚌相持俱毙日,也等咱渔人含笑再中兴。” 《古今小说·滕大尹鬼断家私》:“这正叫做“鹬蚌相持,渔人得利。”


【词语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汉语词典: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猜你喜欢

  • 胡嫔争樗

    胡嫔,晋武帝时大将军胡奋之女。《晋书.后妃.胡贵嫔传》:“然芳最蒙爱幸,殆有专房之宠焉,侍御服饰亚于皇后。帝尝与之樗蒲,争矢,遂伤上指。帝怒曰:‘此固将种也!’芳对曰:‘北伐公孙,西距诸葛,非将种而何

  • 田光洒血

    《史记.刺客列传》:“田光(燕国的处士高人)曰:‘吾闻之,长者为行,不使人疑之。今太子告光曰“所者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是太子疑光也。夫为行而使人疑之,非节侠也。’欲自杀以激荆卿,曰:‘愿足下

  • 假王徼福

    《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平齐。使人言汉王曰:‘齐伪诈多变,反复之国也……,不为假王以镇之,其势不定。愿为假王便,当是时,楚方急围汉王于荥阳,韩信使者至,发书,汉王大怒,骂曰:‘吾困于此,旦暮望若来

  • 桃李盈门

    源见“树桃李”。形容门徒众多。清程先贞《寄祁珊洲北河》诗:“桃李盈门趋昼讲,芝兰入室佩秋纫。”

  • 鲤鱼

    源见“鱼传尺素”。代称书信。唐元稹《贻蜀.张校书元夫》诗:“劝君便是酬君爱,莫比寻常赠鲤鱼。”亦借指传递书信者。唐孟浩然《送王大校书》诗:“尺书能不吝,时望鲤鱼传。”【词语鲤鱼】   汉语大词典:鲤鱼

  • 鹅群字

    源见“换鹅书”。指精妙的书法作品。清吴雯《论书答子文大尹》诗:“参差昙?鹅群字,颠倒山阴埋骨方。”

  • 人民城郭之异

    源见“辽东鹤”。比喻人世的变迁。《聊斋志异.翩翩》:“山中十五载,虽无人民城郭之异,而云迷洞口,无迹可寻,睹其景况,真刘 阮返棹时矣。”

  • 徐孺榻

    同“徐稚榻”。唐杜甫《奉送韦中丞之晋赴湖南》诗:“还将徐孺榻,处处待高人。”宋苏辙《滕王阁》诗:“使君东鲁儒,府有徐孺榻。”

  • 镇肉

    宋沈括《梦溪笔谈.艺文二》:“有饔人以一方石镇肉,视之,若有镌刻,试取石洗濯,乃宋 海陵王墓铭,谢朓撰并书,其字如钟繇,极可爱。”后以“镇肉”借指未被人鉴识的珍宝奇物。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

  • 鹬蚌相持,渔人得利

    《战国策.燕策二》:“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