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封禅书》:“此三神山者,其传在勃海中,去人不远;患且至,则船风引而去。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其物禽兽尽白,而黄金银为宫阙。”相传仙人所居之宫阙,是用黄金筑成的。后遂用为神仙处所之
启:开。 揭开衣衾看看我的脚和手。 古人用作临终的代称。语出《论语.泰伯》:“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朱熹集注:“曾子平日,以为身体受于父母,不敢毁伤,故于此使弟子开其衾而视之
源见“辽东帽”、“管宁藜床”。指隐居不仕。柳亚子《初度将及预赋》诗之四:“沉思五十七年春,皂帽藜床避地辰。”
参见:东阁
同“燕昭市骏”。宋真德秀《谢次衣带鞍马表》:“舜裳五色,惭微裨补之能;燕骏千金,愿广招徕之意。”主谓 战国时,燕昭王急于招揽人才,郭隗以古代君王悬赏千金买骏马的故事,劝说燕昭王若真心求贤,必能如愿以偿
《庄子.天道》:“夫天地至神矣,而有尊卑先后之序,而况人道乎!宗庙尚亲,朝廷尚尊,乡党尚齿,引事尚贤,大道之序也。”据说周代有“尚齿”(尊重老人)的良好风尚。后世诗文中以“尚齿”喻指社会风气好。唐.元
源见“吕安题凤”。敬称友人来访。清方文《再赠宋未有孝廉》诗:“与子神交十五载,曾题凤字到寒门。”
入、出:指居家和外出。弟( ㄊㄧˋ tì ):同“悌”。指兄弟友爱。汎( ㄈㄢˋ fàn ):同“泛”,广泛。仁:这里指有仁德的人。 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要敬重兄长,为人谨慎而守信用,博爱大众而
同“同声相应”。唐萧颖士《江有归舟》诗序:“於戏!彼以我为僻,尔以我为正。同声相求,尔后我先,安得而不问哉?”季羡林《西谛先生》:“处境相同,容易引起类似同病相怜的感情;爱好相同,又容易同声相求。”见
《论语.乡党》:“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厌:通餍,满足;脍:切细的鱼或肉。“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意谓粮食舂得越精白越好,鱼肉切得越细越好。形容讲究饮食,主张食品精细,讲究烹饪技巧。鲁迅《南腔北调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