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鸡鸣狗盗

鸡鸣狗盗

史记.孟尝君列传》载:战国时,齐国孟尝君好客,门下有食客数千人。他在秦国为相,不久想回齐国去。秦昭王不准,并想杀掉他。他的门客有能为狗盗者,“曰:‘臣能得狐白裘。’乃夜为狗,以入秦宫臧中,取所献狐白裘至,以献秦王幸姬。”秦王宠姬为孟尝君说了好话,秦王答应放他回国,后又反悔派人追赶。孟尝君此时已至关下,因未鸡鸣而不得通行。“客之居下坐者有能为鸡鸣,而鸡齐鸣,遂发传出。”

后因以“鸡鸣狗盗”比喻品格上本无行状,但有细微末技的市井之徒。

唐.胡曾《函谷关》诗:“朱门不养三千客,谁为鸡鸣得放回?”

宋.文天祥《求客》诗:“鸡鸣曾脱函关厄,还有当年此客不?”


并列 学公鸡啼晨,装狗行窃偷盗。①比喻有微不足道技能的人。语本《史记·孟尝君列传》,战国时齐国的孟尝君被秦昭王扣留,幸亏他的门客中有会装狗的潜入秦宫偷出献给秦昭王的白狐裘,又暗中转送给秦王宠妃,才得以释放;后来又靠另一门客装鸡啼骗开城门,逃回齐国。宋·王安石《读孟尝君传》:“嗟乎! 孟尝君特~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②比喻行为卑下低劣。高和《越轨诉讼》:“~之徒、行凶抢劫之事、卖淫滥赌之人,仍然不少,甚至越来越多。”△贬义。用于写人的卑微技能或行为卑劣。→鼠窃狗偷 手零脚碎。也作“狗盗鸡鸣”、“狗盗鸡啼”。


解释本指学雄鸡啼鸣,装狗进行偷窃。现多用来形容行为低下卑劣。

出处史记·孟尝君列传》:“最下坐有能为狗盗者,曰:‘臣能得狐白裘。’乃夜为狗,以入秦宫藏中,取所献狐白裘至,以献秦王幸姬。……客之居下坐者有能为鸡鸣,而鸡齐鸣,遂发传出。”

孟尝君田文是齐国宗亲大臣,战国四公子之一。齐王二十五年(公元前299年),齐王派孟尝君出使秦国。秦昭王听从大臣的建议,将孟尝君囚禁起来,打算杀掉他。孟尝君设法派人求见秦昭王的宠妃,请她帮忙。这个宠妃说:“我想得到孟尝君的白裘皮袍子。”不巧孟尝君这件天下无双的袍子已经在刚到秦国时献给了秦昭王。孟尝君为此非常忧虑,问遍了门客,也没有人能提出对策。这时,坐在最后面的一个门客,这人平常善于装成狗去偷窃,说:“我有办法弄到这件袍子。”然后在夜里装成狗,溜进秦宫仓库,偷出了那件白裘袍,献给了秦王的宠妃。宠妃替孟尝君说情,秦昭王释放了孟尝君。

孟尝君获得自由后马上驱车离开秦国。不一会儿,秦昭王后悔放掉了孟尝君,马上派人去追。孟尝君星夜兼程,半夜走到了函谷关。当时关防法令规定,鸡鸣后才可以放来往客人出关。孟尝君害怕追兵赶来,这时门客中有个地位低下的人能够模仿鸡叫,他一叫,许多鸡一起叫了起来,于是孟尝君交验出关凭证,才出了关。他们出关刚刚一顿饭工夫,追兵就赶到了。孟尝君靠着鸡鸣狗盗之士逃回了齐国。

例句

这个家伙不学无术,结交的朋友也都是些鸡鸣狗盗之徒。


【词语鸡鸣狗盗】  成语:鸡鸣狗盗汉语词典:鸡鸣狗盗

猜你喜欢

  • 犹父

    《论语.先进》:“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象侍奉父亲一样地对待老师。后便称老师为“犹父”。【词语犹父】   汉语大词典:犹父

  • 用武

    指张良对高帝刘邦说:洛阳四面受敌,不是用武的地方。于是高帝刘邦往西定都关中(今陕西关中平原)。后以此典比喻施展才能。当初,刘敬劝告高帝刘邦说:“建立国都要到关中地方去。”高祖刘邦犹豫不决。高帝刘邦左右

  • 馆甥

    《孟子.万章下》:“舜尚见帝,帝馆甥于贰室。”赵岐注:“谓妻父曰外舅,谓我舅者,吾谓之甥。尧以女妻舜,故谓舜甥。”后因称女婿为“馆甥”。明 商濬《〈稗海〉序》:“吾乡黄门钮石溪先生,锐情稽古,广购穷搜

  • 与点

    《论语.先进》载:孔子令其弟子各言其志,最后“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点,曾点。孔子赞赏曾点的想法。后以“与点”谓长者的赞赏。宋王禹偁《谢除右拾遗直史馆启》:“如椽笔下,潜施与点之恩;遂令清切之

  • 猱玃须古

    旧题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上:“猿五百岁化为玃,玃千岁化为老人。”传说猿五百年化为玃,玃一千年化为老人。后遂用为咏老猿之典。唐.杜甫《瞿塘两崖》诗:“猿玃须髯古,蛟龙窟宅尊。”

  • 功成去五湖

    源见“范蠡扁舟”。谓功成身退。唐李白《赠韦秘书子春》诗:“终与安社稷,功成去五湖。”

  • 刘琨听鸡

    同“刘琨舞剑”。元 汪元亨《朝天子.归隐》曲:“叹苏卿牧羝,笑刘琨听鸡。”

  • 五色令人目盲

    指色彩繁多,使人眼花缭乱。《老子》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 彩衣

    同“彩衣娱亲”。宋沈遘《五言送徐同年谔出京》:“还家昼锦乐,拜寿彩衣荣。”【词语彩衣】   汉语大词典:彩衣

  • 控名责实

    《史记.太史公自序》:“名家苛察缴绕,使人不得反其意,专决于名而失人情,故曰‘使人俭而善失真’。若夫控名责实,参伍不失,此不可不察也。”裴骃集解引晋灼曰:“引名责实,参错交互,明知事情。”控:引。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