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鱼龙变化

鱼龙变化

文选.张衡.西京赋》:“白象行孕,垂鼻辚囷。海鳞变而成龙,状蜿蜿以蝹蝹。”注引《汉官典职》:“舍利从东来,戏于庭,入殿前激水,化成比目鱼,跳跃潄水作雾,化成黄龙,高八十丈,出水戏于庭。”

后以此称“鱼龙变化”,比喻变化迅速或发跡极快。也比喻机诈百出,令人无从捉摸。

元.刘唐卿《降桑椹蔡师奉母》杂剧第一折:“端的是四时花烂熳,八节景稀奇,乃鱼龙变化之乡,锦绣繁华之地。”


主谓 鱼龙,古代一种由鱼变化为龙的杂戏。魔术杂戏的变幻。比喻人事的迁升变化。宋·陆游《问侯洪总领启》:“望~之途,独类寒龟之藏缩。”△贬义。用于变动。→鱼龙曼衍 鱼龙漫衍 鱼龙曼羡


【典源】《汉书·西域传》:“设酒池肉林以飨四夷之客,作巴俞都卢、海中砀极、漫衍鱼龙、角抵之戏以观视之。”颜师古注曰:“漫衍者,即张衡《西京赋》所云‘巨兽百寻,是为漫延’者也。鱼龙者,为舍利之兽,先戏于庭极,毕乃入殿前激水,化成比目鱼,跳跃漱水,作雾障日,毕,化成黄龙八丈,出水敖戏十庭,炫耀日光。《西京赋》云‘海鳞变而成龙’,即为此色也。”《后汉书·礼仪志中》注引蔡质《汉仪》亦载。

【今译】 漫衍鱼龙是汉代百戏之一。所谓漫衍,也即张衡在《西京赋》中说的长八十丈的巨兽。所谓鱼龙,即为一舍利兽,先在庭中舞蹈,然后又入殿前池中戏水,化作比目鱼 (一作鲸鱼),跳跃击水,喷雾蔽日,再化成八丈黄龙,出水在庭中游戏,熠熠闪光。《西京赋》说“海鳞变而成龙”,就记述的是这种场景。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宫廷宴舞之盛; 也借指事物变化迅奇。

【典形】 变化龙鱼、水戏鱼龙、鱼龙、鱼龙变化、鱼龙广乐、鱼龙绝技、鱼龙舞、鱼龙戏。

【示例】

〔水戏鱼龙〕清·志锐《柳梢青·乌城上元灯社》:“水戏鱼龙,锦江灯火,璀璨云霞。”

〔鱼龙〕 南朝宋·鲍照《芜城赋》:“吴蔡齐秦之声,鱼龙爵马之玩。”

〔鱼龙变化〕 清·杨潮观《动文昌状元配瞽》:“帽压宫花,昨日今朝鱼龙变化。”

〔鱼龙广乐〕 清·黄景仁《衡山高和赵味辛送余之湖南》:“鱼龙广乐不复作,雁飞欲堕哀嗷嗷。”

〔鱼龙绝技〕 宋·苏轼《仆领贡举未出》:“鱼龙绝技来千里,斑白遗民数四朝。”

〔鱼龙舞〕 宋·辛弃疾《青玉案》:“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鱼龙戏〕 宋·张元干《念奴娇·玩月》:“荷芰波生,菰蒲风动,惊起鱼龙戏。”


【词语鱼龙变化】  成语:鱼龙变化汉语词典:鱼龙变化

猜你喜欢

  • 叹微管

    源见“微管之叹”。指怀念像管仲那样能救民治国的大臣。宋陆游《雨夜书感》诗之一:“群胡穴中原,令人叹微管。”

  • 巨力擘灵掌

    源见“巨灵擘山”。形容陡峭独立的山峰,好似神力所为。清黄景仁《由慈光寺至老人峰》诗:“离属群峰形,巨力擘灵掌。”

  • 暮虢朝虞

    《左传.僖公五年》:“冬,十二月,丙子,朔,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公元前六五五年冬十二月一日,晋军一战而灭亡了虢国,虢公丑亡命逃到周的都城。当晋军凯旋回国时,就顺路驻扎在

  • 鲍照篇翰

    《南史.鲍照传》:“鲍照字明远,东海人。文辞赡逸,尤长乐府,尝为古乐府,文甚遒丽。元嘉中,河济俱清,当时以为美瑞,照为《河清颂》,其序甚二。临海王子顼为荆州,照为前军参军。”《文选》鲍照《拟古》诗之三

  • 老医少卜

    少卜:年轻的卜卦人。 意谓年老的医生经验丰富,年少的卜者勇于决断。 比喻各有所长,不宜偏废。语出《鶡冠子.世贤》:“语曰:‘老医少卜’。盖老医更多病矣。”明.都邛《三余赘笔》:“世言老医少卜。医以

  • 楚女腰肢

    源见“楚宫腰”。泛称女子苗条的细腰。唐杜甫《清明》诗之一:“胡童结束还难有,楚女腰肢亦可怜。”偏正 楚国女子以腰细为美。泛指女子的细腰。宋·欧阳修《减字木兰花》:“香生舞袂,~天与细;粉汗重匀,酒后轻

  • 杞忧天坠

    同“杞国之忧”。明张煌言《得故人书至自台湾》诗之二:“杞忧天坠属谁支,九鼎如何系一丝!”

  • 书白练裙

    同“书裙”。元张雨《怀茅山》诗:“归来闭户偿高卧,莫遣人书白练裙。”

  • 束蒲为脯

    汉.应劭《风俗通义.佚文》:“秦相赵高,指鹿为马,束蒲为脯(音fǔ,肉干),二世不觉。”(按:见《风俗通义校注》佚文,辑录自《文选》卷一〇潘安仁《西征赋》唐.李善注引《风俗通》)《北堂书钞》卷一四五引

  • 汤罗

    同“汤网”。南朝 陈徐陵《为护军长史王质移文》:“非止汤罗,岂知尧德。”【词语汤罗】   汉语大词典:汤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