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雪中运炭

雪中运炭

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以帮助。宋太宗(939-997年)赵匡义,后改光义,当皇帝后改炅。公元976至997年在位。继承太祖对割据政权各个击破的策略,于太平兴国三年(978年)迫使吴越“纳土”;次年灭北汉。在对辽战争中却一再失败。政治上继续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当时社会生产有所发展。淳化四年(993年)二月初四日,天气寒冷,大雪纷飞,他忽然想到了生活困难的平民百姓,遣使送炭给汴京(今河南开封市)生活困难的高龄老人,过冬取暖。

【出典】:

宋史》卷5《太宗本纪二》91页:淳化四年,“二月己未朔,日有食之。壬戌,诏赐京城高年帛,百岁者一人加赐涂金带。是日,雨雪大寒,再遣中使赐孤老贫穷人千钱、米炭。”

【例句】:

宋·范成大《石湖居士诗集·大雪送炭与芥隐》诗:“不是雪中须送炭,聊装风景要诗来。”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九回:“世情如纸,只有‘锦上添花’,谁肯‘雪中送炭’?” 清·李渔《意中缘传奇》:“人情淡薄,世态炎凉。只喜锦上之花,谁肯雪中送炭!”


猜你喜欢

  • 瓜瓞绵绵

    同“瓜绵”。宋洪适《临江仙.寿周材》词:“瓜瓞绵绵储庆远,闲平代有名人。”见“绵绵瓜瓞”。【词语瓜瓞绵绵】  成语:瓜瓞绵绵汉语大词典:瓜瓞绵绵

  • 破釜沉舟

    形容下定决心,义无反顾。孙子认为,作为一个将军,应当镇静以求深思,严整而有条理。能蒙蔽士兵的耳目,使他们对于军事行动毫无所知。战法经常变化,计谋不断更新,使人们无法识破机关。驻军常换地方,进军常绕迂路

  • 温清定昏

    《礼记.曲礼上》:“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清,昏定而晨省。”侍奉父母,冬天使之温暖,夏天使之凉快,晚间侍奉安寝,早起省视问安。这是古代儒家所宣扬的儿女奉事父母之礼,也就是儿女的孝道。

  • 臣弑其君,子弑其父

    弑( ㄕˋ shì ):古称臣子杀君父叫弑。 臣子杀死君主,儿子杀死父亲。 旧指乱世所发生的逆伦暴行。语出《易.坤文言》:“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辨之不早辨也。”

  • 不翼而飞

    没有翅膀而能飞。比喻语言或消息传播的迅速。今多谓物品忽然不见为“不翼而飞”。详见“无翼而飞”条。偏正 翼,翅膀。没有翅膀却能飞行。原形容消息、言论迅速流传。后也指东西突然丢失。语本《管子·戒》:“无翼

  • 弓鸟恨

    源见“烹狗藏弓”。指功臣功成后被弃的怨恨。清龚鼎孳《满江红.拜于忠肃公墓》词:“弓鸟恨,须臾雪;徐 石辈,纷纭灭。”

  • 溟鱼竭水

    源见“涸辙之鲋”。喻身处困境,急待救援。宋唐庚《晚春寄友人》诗之二:“霜鹘空拳知有命,溟鱼竭水恐伤神。”

  • 仁寿镜

    晋.陆机《与弟云书》:“仁寿殿前,有大方铜镜,高五尺馀,广三尺二寸,立着庭中,向之便写人形体了了,亦怪也。”(据《太平御览》卷七一七引)三国时,魏仁寿殿中有大铜镜,称仁寿镜,当时视为新奇的宝物。后用为

  • 筑舍道傍

    同“筑室道谋”。《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七年》:“此所谓筑舍道傍,无时可成。”胡三省注:“《诗》曰: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见“筑室道谋”。傍,旁边。【词语筑舍道傍】  成语:筑舍道傍汉语大词

  • 灵光鲁

    同“鲁灵光殿”。元王逢《题马洲书院》诗:“蝌斗秦皆废,灵光 鲁独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