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阴陵失道

阴陵失道

指项羽从垓(gāi该)下(今安徽灵璧县东南)突围,败逃到阴陵(今安徽定远县西北),迷失道路。后以此典比喻失道寡助。项羽突围时,率部卒八百多人连夜向东南飞马奔逃。天亮后,汉军才发觉,命令骑将灌婴率领五千骑兵追赶。项羽渡过淮河,骑兵能跟得上的只有一百多人。项羽到达阴陵,迷失道路,就向一位农夫问路。农夫骗他说:“往左。”他往左走,便陷进了大片的低洼沼泽地,遂被汉军的追兵赶上来了。

【出典】:

史记》卷7《项羽本纪》334页:“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huī挥)下(部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当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zhū竹,追随)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dài代,欺骗)曰:‘左。’左,乃陷大泽(低洼沼泽地。今安徽定远县西南迷沟,相传为当年项羽所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

【例句】:

宋·曾巩《虞美人·草》:“刚强必死仁义王,阴陵失道非天亡。” 明末清初·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江南·凤凰府·定远县》:“阴陵城在县西北六十里,故楚邑,即项王败至阴陵迷失道处也。”


猜你喜欢

  • 百揆时叙

    百揆( ㄎㄨㄟ kuī ):百事。时叙:承顺。 各种事务都能有条不紊地进行。 形容人有管理才能。语出《书.舜典》:“纳于百揆,百揆时叙。”《左传.文公十八年》:“故《虞书》数舜之功,曰‘纳于百揆

  • 京兆田郎

    源见“汉宫题柱”。美称田姓官员。唐杜甫《赠田九判官梁丘》诗:“陈留阮瑀谁争长,京兆 田郎早见招。”【词语京兆田郎】   汉语大词典:京兆田郎

  • 雀录

    同“雀箓”。林纾《赠伍昭扆太守序》:“顾观伍君方敝裘于于,纵情诙谑,穷搜鸡碑雀录之细廪为谈资,殆绝口不言西学焉。”【词语雀录】   汉语大词典:雀录

  • 泥爪迹

    同“鸿爪雪泥”。清左宗棠《崇安道中和同征诸子用原韵》:“回首四年泥爪迹,明当出峤意如何!”

  • 巷南

    源见“未能免俗”。借指穷巷。唐元稹《酬孝甫见赠十首》之八:“巷南唯有陈居士,时学文殊一问来。”

  • 驱疟杜诗

    宋.计有功《唐诗纪事.杜甫》:“有病疟者,子美曰:‘吾诗可以疗之。’病者曰:‘云何?’……杜曰:‘更诵吾诗云:子章髑髅(髑髅,音dú lóu,即骷髅)血模糊,手提掷还崔大夫。’其人诵之,果愈。”相传唐

  • 女床之鸾

    《山海经.西山经》:“西南三百里,曰女床之山,其阳多赤铜,其阴多石涅,其兽多虎豹犀兕。有鸟焉,其状如翟而五采文,名曰鸾鸟,见则天下安宁。”《文选》卷三东汉.张平子(衡)《东京赋》:“鸣女床之鸾鸟,舞丹

  • 休戚与共

    休,吉庆,美善,福禄;戚,忧愁,悲伤。休戚与共:比喻与人同患难,共安乐,感情息息相通。春秋时期,晋襄公曾孙姬周成人后,根据晋献公以来国内不留群公子的规定而去洛阳,在周大夫单襄公手下当家臣。他年纪虽小,

  • 簠簋不饬

    《汉书.贾谊传》:“古者大臣有坐不廉而废者,不谓不廉,曰‘簠簋(音fǔ guǐ,古食器,常用于祭祀)不饬(音chì)’。”旧时弹劾官吏贪污常用此语,这是一种委婉的说法。后遂以“簠簋不饬”为受贿贪污的典

  • 雪里送炭

    见“雪中送炭”。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什么道理使得她数九寒天把自己的衣裳都变卖了给人~呢?”【词语雪里送炭】  成语:雪里送炭汉语大词典:雪里送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