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间不容发

间不容发

谓两者之间相距极微,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指死与生、成与败极为接近,比喻形势紧迫危急到了极点。淮阴人枚乘(?一前140年),字叔。西汉辞赋家。初为吴王刘濞(bì必)郎中,上书劝刘濞不要谋反,说:“如果用一根丝线系着千钧(古代三十斤为一钧)重物,上悬在极高之处,下临无底深渊,即使是傻子也会为它即将断开下坠而担心啊。马已经惊恐不安了,又擂鼓去惊吓它。在半空中,线断无法接上,坠入深渊就无法复活。这安与危之间简直容不下一根头发。”后以“间不容发”为典,比喻在万分危急时,生死成败在于当机立断。也谓天衣无缝,无懈可击。亦作“间不容息。”

【出典】:

汉书》卷51《枚乘传》2359页:“枚乘字叔,淮阴人也,为吴王濞郎中。吴王之初怨望谋为逆也,乘奏书谏曰:‘……夫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上县(通“悬”)无极之高,下垂不测之渊,虽甚愚之人犹知哀其将绝也。马方骇鼓而惊之,系方绝又重镇之;系绝于天不可复结,坠入深渊难以复出。其出不出,间不容发’。”苏林注曰:“改计取福正在今日,言其激切甚急也。”

【例句】:

宋·苏轼《留侯论》:“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容发,盖亦已危矣。” 宋·朱熹《答张敬夫》:“盖此非细事,其安危成败,间不容息,岂可以坐縻虚礼,逡巡闵默,以误国计。” 宋·魏庆之《诗人玉屑·半山老人晚年诗》:“荆公晚年律诗尤精严,造语用字,间不容发。” 清·南亭亭长《中国现在记》1回:“这事间不容发,我明天就上个摺子,一定要争回此事。” 民国·朱自清《执政府大屠杀记》:“这种间不容发的生死之际,也够人深虑长思了。”


见“间不容息”。朱自清《执政府大屠杀记》:“这种~的生死之际也够人深长思了。”


【词语间不容发】  成语:间不容发汉语词典:间不容发

猜你喜欢

  • 贡公喜

    源见“弹冠相庆”。谓因良朋得官而欢庆。金元好问《闻希颜得英府记室》诗:“徒怀贡公喜,尘土隔瀛洲。”【词语贡公喜】   汉语大词典:贡公喜

  • 死诸葛能走生仲达

    《三国演义》一〇四回载:三国 蜀军主帅诸葛亮病死军中,蜀将姜维等秉其遗命,秘不发丧,缓缓退军。魏军主帅司马懿(字仲达)率军追击,遥见蜀军帅旗,诸葛亮纶巾羽扇端坐车上(实是木人)。懿恐中计,勒马逃回。百

  • 不皦不昧

    《老子》:“一者,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物,无物之象,是谓惚恍。”后以“不皦不昧”形容恍惚不可捉摸。南朝 齐 王屮《头陁寺碑文》:“惟恍惟惚,不皦不昧,莫系于去来,复归

  • 不觉屐齿之折

    屐( ㄐㄧ jī ):木制的鞋,底部有二齿,以行泥地,可防滑。 没有觉察到疾行过门限时碰断了屐齿。 形容内心喜悦之极。语出《晋书.谢安传》:“徐答云:‘小儿辈遂已破贼。’既罢,还内,过户限,心喜

  • 匡说诗,解人颐

    匡:匡衡。汉东海承人,淹贯经义,尤善说诗。解人颐:使人大笑。颐,面颊。 匡衡说诗,能解人颐。语出《汉书.匡衡传》:“匡好学,尤精力过绝人。诸儒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明.谭元

  • 燕姞

    源见“燕梦征兰”。借指姬妾。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二六二:“臣朔家原有细君,司香燕姞略知文。”【词语燕姞】   汉语大词典:燕姞

  • 抉眸

    同“抉目吴门”。蔡寅《丙辰岁除》诗之二:“抉眸胥相看吴沼,披发伊川谶陆沉。”【词语抉眸】   汉语大词典:抉眸

  • 肤公

    《诗.小雅.六月》:“薄伐?狁,以奏肤公。”毛传:“肤,大也;公,功也。”后因以“肤公”谓大功。宋王安石《次韵元厚之平戎庆捷》:“文武佐时惭吉甫,宣王征伐自肤公。”清钱谦益《陶朗先继妻许氏加封淑人制》

  • 尧天

    源见“尧天舜日”。谓尧能法天而行教化,因以“尧天”称颂帝王盛德和太平盛世。唐杜审言《蓬莱三殿侍宴奉敕咏终南山应制》:“小臣持献寿,长此戴尧天。”郭沫若《归国杂咏》:“托身期泰岱,翘首望尧天。”【词语尧

  • 万家襦袴

    源见“歌五袴”。指众民歌颂惠政。宋无名氏《满江红.寿吴守》词:“春色三分,才过一,韶华方好。庆初度,万家襦袴,满城欢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