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长风破浪

长风破浪

梁.沈约撰《宋书.宗悫传》:“悫(悫,音què)年少时,炳(宗炳,宗悫的叔父)问其所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南朝.宋.宗悫,南阳涅阳人(今河南镇平县南),少有大志,有一次叔父宗炳问他将来打算干什么?他含蓄地回答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后常用“长风破浪”的典故,比喻胸怀大志、不畏艰险的壮举。

唐.王勃《滕王阁序》:“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唐.李白《行路难》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杜甫《咏怀》诗:“风期终破浪,水怪莫飞涎。”


主谓 长,大。乘大风,破巨浪。比喻志向远大,克服困难,奋勇前进。唐·李白《行路难》:“~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多用于抒怀明志。→乘风破浪


【典源】 《宋书· 宗悫传》:“宗悫(que) 字元干,南阳人也。叔父炳,高尚不仕。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南史·宗悫传》亦载。

【今译】 南朝宋宗悫字元干,南阳人。他年少时,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回答:“我愿乘长风冲破万里巨浪。”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人胸怀壮志,前程远大。

【典形】 长风破浪、乘长风、乘风破浪、驾长风、破浪乘风、破浪风、破浪雄心、万里风、宗悫长风、宗悫风、宗悫浪、破长风浪、长风万里、无长风。

【示例】

〔长风破浪〕 唐·李白《行路难》之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乘长风〕 清·唐孙华 《高邮阻风》:“何当乘长风,破浪日千里。”

〔乘风破浪〕 明·金堡《满江红·大风泊黄巢矶下》: 激浪输风,偏绝分,乘风破浪。”

〔驾长风〕 清·陈沂震《云安》:“水折山纡路欲穷,何曾破浪驾长风。”

〔破浪风〕 唐·高适《酬秘书弟兼寄幕下诸公》:“并负垂天翼,俱乘破浪风。”

〔破浪雄心〕 清·赵执信《早发沙河店》:“破浪雄心浑未惬,乘风更向大荒西。”

〔万里风〕 明·陈子龙《杂诗》之十四:“亮无万里风,聊从三径约。”

〔宗悫长风〕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有怀投笔,爱宗悫之长风。”

〔宗悫风〕 清·黄鷟来《题张困斋四时读书图》:“遂逊宗悫风,万里破巨浪。”

〔宗悫浪〕 清·王夫之《咏风》:“茂陵云自白,宗悫浪空沉。”


【词语长风破浪】  成语:长风破浪汉语词典:长风破浪

猜你喜欢

  • 九流三教

    同“三教九流”。元 武汉臣《玉壶春》第二折:“做子弟的须要九流三教皆通,八万四千傍门尽晓。”《三国演义》第六十回:“文有相如之赋,武有伏波之才,医有仲景之能,卜有君平之隐。九流三教,出乎其类,拔乎其萃

  • 乌羊系辕

    《南史.孔淳之传》:“(孔淳之)与征士(不就朝廷征聘之士)戴颙、王弘之及王敬弘等共为人外(人外,即世外)之游,又申以婚姻。敬弘以女适淳之子尚,遂以乌羊系所乘车辕,提壶为礼。至则尽欢共饮,迄暮而归。或怪

  • 纶诰

    源见“纶綍”。指皇帝的诏令文告。南朝 梁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始以文学游梁,俄而入掌纶诰。”【词语纶诰】   汉语大词典:纶诰

  • 安仁头白

    同“潘安白发”。宋张先《苏幕遮》词:“莫讶安仁头白早,天若有情,天也终须老。”

  • 好画龙

    同“好叶龙”。明李贽《史纲评要.后秦纪.二世》:“沛公乃真好儒,后世好儒,好画龙耳。”《梅村诗话》十二引清 苍雪师《赠方密之》诗:“山中久不见神骏,世上人多好画龙。”

  • 野人奏曝

    源见“献曝”。喻指微薄的贡献。章炳麟《记政闻社员大会破坏状》:“人情葆爱其所躬行,而欲施之邻里,野人奏曝,自古而有之。”主谓 野人,古代对没有爵位的人的称呼,一般指农民;曝,晒。农夫要把晒太阳的好处奏

  • 娵隅

    源见“蛮语参军”。我国古代西南少数民族称鱼为“娵隅”。亦借指少数民族的语言。宋沈与求《还憩湖光亭复次江元寿韵》:“羊酪莼羹本异区,江湖随俗语娵隅。”郁达夫《杂感》诗之六:“略解娵隅称博雅,人言叔宝最风

  • 太憨生

    唐.颜师古《隋遗录》:“炀帝幸江都,洛阳人献合蒂迎辇花,帝令御车女袁宝儿持之,号曰司花女。时召虞世南草《征辽指挥德音勅》于帝侧,宝儿注视久之,帝谓世南曰:‘昔传飞燕可掌上舞,朕常谓儒生饰于文字,岂人能

  • 流离琐尾

    《诗.邶风.旌丘》:“琐兮尾兮,流离之子。”毛传:“琐尾,少好之貌;流离,鸟也。少好长丑。时而愉乐,终以微弱。”后以“流离琐尾”称处境由顺利变为困难。明张煌言《答闽南缙绅公书》:“然我辈所为何事,而致

  • 莼鲈逸兴

    同“莼鲈引兴”。清董俞《南浦.赠双溪凌秋渚兼寄家湛思帷孺》词:“不浅莼鲈逸兴,趁秋光独泛淀湖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