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金瓯

金瓯

金瓯(ōu欧):黄金之瓯,盛酒器。喻指疆土完整,政权巩固。南朝梁大同年间,武帝萧衍曾夜间梦见中原地区的州牧、郡守都以地来降,满朝文武隆重庆贺。醒来之后,非常高兴。天明以后向中书舍人朱异谈了此事,朱异说:“这大概是天下就要统一,上天预先给予的征兆吧!”武帝说:“平时我很少作梦,昨晚这个梦,使我倍感欣慰。”到了太清二年,北魏刺史侯景果然来归,武帝非常高兴,认为自己与神相通,于是商议接受侯景的事,但暂时没有决定下来。武帝曾外出办事,走到武德阁,自言自语地说:“我国家好似金瓯,没有一点缺损,今立刻接收侯景所献领土,最为合宜;倘若再有周折,就追悔莫及了。”梁武帝萧衍(464-549年)字叔达,南兰陵(今江苏武进西北)人。

【出典】:

梁书》卷56《侯景传》862页:“初、中大同中,高祖尝夜梦中原牧守皆以地来降,举朝称庆,寤甚悦之。旦见中书舍人朱异,说所梦,异曰:‘此岂宇内方一,天道前见其征乎。’高祖曰:‘吾为人少梦,昨夜感此,良足慰怀。’及太清二年,景果归附,高祖欣然自悦,谓与神通,乃议纳之,而意犹未决。曾夜出视事,至武德阁,独言‘我家国犹若金瓯,无一伤缺,今便受地,讵是事宜,脱致纷纭,非可悔也。’”

【例句】:

唐·司空图《南北史感遇十首》:“兵围梁殿金瓯破,火发陈宫玉树摧。” 唐·罗隐《台城》:“玉井已干龙不起,金瓯已破虎曾争。” 宋·刘克庄《咏史》诗之二:“保惜金瓯未必非,台城至竟亦灰飞。” 宋·王奕《贺新郎·金陵怀古》:“可笑诸公俱铸错,回首金瓯瞥徙。” 宋·文天祥《满江红·代王夫人作》:“算妾身、不愿似天家,金瓯缺。” 明·徐宏祖《徐霞客游记·黔游日记一》:“但各州之地俱半错卫屯、半沦苗孽,似非当时金瓯无缺矣。” 清·张锥屏《三元里》诗:“如何全盛金瓯日,却实金僧岁币谋。” 清·李调元《感怀四首》:“复九此仇盟玉帛,提三尺剑奠金瓯。” 毛泽东《采桑子·重阳》:“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词语金瓯】   汉语词典:金瓯

猜你喜欢

  • 携谢妓

    源见“东山携妓”。写游乐生活。唐李白《忆东山二首》诗之二:“我今携谢妓,长啸绝人群。”

  • 河内之借

    源见“借寇恂”。称赞地方官德政卓著,深受人民爱戴。北周庾信《周柱国大将军长孙俭神道碑》:“河内之借,寇恂更惭谒帝;交州之请,士燮还著上表。”

  • 力葵

    陆机《园葵》诗:“葵生郁萋萋,夕颖西南晞。”“力葵”就是致力于种葵。葵就是冬葵,俗名冬苋菜,是我国古代主要菜蔬之一。后以“力葵”指侍奉父母极为恭孝。杜甫《孟氏》诗:“负米(见“负米”)力葵外,读书秋树

  • 言多必失

    《鬼谷子.本经符》:“言多必有数短之处。”后以“言多必失”谓话说多了一定有失误。清朱用纯《治家格言》:“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再生缘》弹词十回:“荣兰想小姐话说得好痛快,再要多说,言多必失,不要露

  • 渭树

    源见“云树之思”,指朋友处在遥远之处,表示对朋友的思念。宋葛长庚《沁园春》词:“念四方宾友,不堪渭树,一年春事,已属槐庭。”

  • 东堂老

    东堂老是元.秦简夫所著杂剧《东堂老劝破家子弟》(简名为《东堂老》)中的主要人物。他名叫李实,为人正直,受富人赵国器生前嘱托管教其子扬州奴浪子回头,重振家业。此剧影响较大,因此“东堂老”成了老实敦厚、劝

  • 索槟榔

    源见“一斛贮槟榔”。泛指白吃他人酒席。宋陈克《南歌子》词:“惭愧年年高会、索槟榔。”

  • 物极必返

    见“物极必反”。【词语物极必返】  成语:物极必返汉语大词典:物极必返

  • 破叶箭

    同“穿杨箭”。唐元稹《酬卢秘书》诗:“私调破叶箭,定饮搴旗杯。”【词语破叶箭】   汉语大词典:破叶箭

  • 藜吹

    同“藜阁火”。清毛奇龄《酬别钱中谐进士和韵有感》诗:“书有藜吹传永夜,衣边柳汁想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