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金华牧羊

金华牧羊

源见“叱石为羊”。谓入山学道或得道成仙。宋陈师道《徐仙书》诗之三:“金华牧羊小家子,西真攘桃何代儿?”


【典源】 晋·葛洪《神仙传·皇初平》:“皇初平者,丹溪人也。年十五,家使牧羊。有道士见其良谨,便将至金华山石室中,四十余年,不复念家。其兄初起,行山寻索初平,历年不得。后见市中有一道士,初超召问之曰:‘吾有弟名初平,因令牧羊,失之四十余年,莫知死生所在,愿道君为占之。’道士曰:‘金华山中有一牧羊儿,姓皇,字初平,是卿弟非疑。’初起闻之,即随道士去,求弟遂得,相见悲喜,语毕,问初平羊何在,曰:‘近在山东耳。’初起往视之,不见,但见白石而还。谓初平曰:‘山东无羊也。’初平曰:‘羊在耳,兄但自不见之。’初平与初起俱往看之,初平乃叱曰:‘羊起!’于是白石皆变为羊数万头。”

【今译】 仙人皇 (一作黄) 初平,十五岁在家中牧羊时,被道人领至金华山石室中修道。四十余年后,其兄初起去山中寻他,多年找寻不到,后遇到一道士告诉他初平在金华山中牧羊,初起即去找到初平,相见悲喜交集。兄问初平羊在哪,初平说:“就在山东边。”初起去看,没有羊,只见白石,回来对初平说:“山东没有羊。”初平说:“羊在那,兄长看不见罢了。”二人同去看,初平喝道:“羊起来!”只见遍山的白石马上变成几万头羊。

【释义】 后以此典指隐居山中修道,仙道变化之事; 或用以形容山间群石。

【典形】 鞭石仙人、初平期、初平羊、金华牧羊、金华仙伯、乱石似羊、牧羊金华、驱羊动石、童子驱石、问羊、寻初平、问羊到金华、初平群羊、寻羊问初平、石如群羊、慕初平、牧羊儿、金华牧羊儿。

【示例】

〔鞭石仙人〕 元·萨都拉《三衢马太守索题烂柯山》:“烂柯仙子何年去,鞭石仙人此地过。”

〔初平期〕 宋·陆游《月夕》:“更欲小徙倚,恐失初平期。”

〔初平羊〕 明·高启《煮石山房为金华叶山人赋》:“金华之石犹可食,元是旧牧初平羊。”

〔金华牧羊〕 宋·陈师道《徐仙书》之三:“金华牧羊小家子,西真攘桃何代儿。”

〔乱石似羊〕 清·黄景仁《柏井驿》:“乱石似羊空卧草,片云如鹤不栖松。”

〔牧羊金华〕 宋·黄庭坚《戏答俞清老》:“牧羊金华山,早通玉帝籍。”

〔驱羊动石〕 唐·王勃 《出境游山》:“驱羊先动石,走兔欲投巾。”

〔童子驱石〕 唐· 李端 《游终南山》:“童子闲驱石,樵夫乐看棋。”

〔问羊〕 宋·苏轼《次秦少游韵赠姚安世》:“问羊独怪初平在,牧豕应同德曜看。”

〔寻初平〕 宋·苏轼《游罗浮山》:“还须略报老同叔, 赢粮万里寻初平。”


猜你喜欢

  • 争鹿

    同“争逐鹿”。《剪灯新话.天台访隐录》:“一片残山并剩水,几度英雄争鹿?”【词语争鹿】   汉语大词典:争鹿

  • 羊踏菜

    同“羊踏菜园”。清赵翼《古诗》之六:“虽惭牺用面,聊减羊踏菜。庶几节嗜欲,略少我心痗。”

  • 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

    素:向来,平素。 平素是富贵的人家就按富贵的条件行事;平素是贫贱的人家,就按贫贱的条件行事。 表示人要安于其素常所处的地位,行事不可超越本分。语出《礼记.中庸》:“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

  • 八叉成诗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十三“敏捷”:“温庭筠烛下未尝起草,笼袖凭几,每赋一咏一吟而已,场中号‘温八吟’。”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四“温李齐名”:“温庭筠工赋,每入试作赋,八叉手而八韵成。”又宋.计有功

  • 周太子

    源见“王乔控鹤”。指王子乔。借指得道成仙者。唐司马札《赠王道士》诗:“愿随执金策,往结周太子。”

  • 莱彩

    同“莱子衣”。明高明《琵琶记.高堂称寿》:“要将莱彩欢亲意,且戴儒冠尽子情。”【词语莱彩】   汉语大词典:莱彩

  • 鵩鸟集于前

    源见“贾生赋鵩”。指不祥之兆。唐白居易《答户部崔侍郎书》:“虽鵩鸟集于前,枯柳生于肘,不能动其心也。”

  • 橘千头

    同“千头木奴”。宋辛弃疾《水调歌头.送杨民瞻》词:“岁晚问无恙,归计橘千头。”

  • 相如缶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王与秦王会渑池,“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秦声,请奏盆缶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贱大

  • 恶舌驷难追

    《论语.颜渊》:“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三国魏.何晏《集解》引东汉.郑玄曰:“过言一出,驷马追之不及。”汉.刘向《说苑.谈丛》:“口者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