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诽谤之木

诽谤之木

大戴礼记.保傅》:“于是有进善之旌,有诽谤之木,有敢谏之鼓。”

史记.孝文本纪》唐司马贞《索引》注引《尸子》云:“尧立诽谤之木。”

淮南子.主术训》:“尧置敢谏之鼓,舜立诽谤

之木。”

据古史传说,尧舜之时,为了裨补缺失,广开言路,在桥梁边交通要冲之处,设立木牌供人书写谏言。或说设谤木于宫阙之外,供批评进谏者击打。后世沿习,遂以为常。

史记.孝文本纪》:“古之治天下,朝有进善之旌(幡,欲有进善言者,立于旌下而谈说),诽谤之木,所以通治道而来(招致)谏者。”《南史.梁武帝纪》:“天监元年,诏于公车府谤木肺石旁各置一函(注:公车府是主管宫庭警卫及臣民上书、官吏征召的官署。在谤林肺石旁设函,类似今之意见箱,凡吏民有议时政者,投于谤木函中;有举荐人才贤能者,投之于肺石函中。肺石,古时设于朝廷门外的石头。民有不平,可击石鸣冤,与后之堂鼓相类)。”


偏正 华表木。相传尧舜时在交通要道竖立木牌,让人在上面写意见,号为“诽谤之木”。《史记·孝文本纪》:“古之治天下,朝有进善之旌,~,所以通治者而来谏者。”△多用于谏言方面。


【词语诽谤之木】  成语:诽谤之木汉语词典:诽谤之木

猜你喜欢

  • 金玉昆

    同“金友玉昆”。清孙枝蔚《留别季希韩同令兄沧苇侍御》诗:“不念歌舞筵,娇艳胜长干。所重金玉昆,意气天下看。”【词语金玉昆】   汉语大词典:金玉昆

  • 十目一行

    源见“五行俱下”。形容读书速度慢,读得非常仔细。清林昌彝《先妣吴太安人行略》:“昌彝读书质驽钝,每日读五百字,必百遍,十目一行,必字字句句解其义,至无疑窦乃已。”

  • 仙风助马当

    源见“风送滕王阁”。喻时至运来。明单本《蕉帕记.揭果》:“湖波滉瀁,与恩波一样汪洋。正思天目一瓣香,底事仙风助马当?”

  • 裹马革

    同“裹尸马革”。宋陆游《寓叹》诗:“裹马革心空许国,不龟手药却成功。”

  • 江胥

    源见“伍胥潮”。涛神。伍子胥被吴王夫差所杀,尸投于江,化为波涛之神,故称。唐张志和《玄真子.涛之灵》:“涛之灵曰江胥,汉之灵曰河姑。”【词语江胥】   汉语大词典:江胥

  • 咳唾

    同“咳唾成珠”。《汉书.淮阳宪王刘钦传》:“大王诚赐咳唾,使得尽死,汤禹所以成大功也。”唐李白《妾薄命》诗:“咳唾落九天,随风生珠玉。”【词语咳唾】   汉语大词典:咳唾

  • 刓方为圆

    《楚辞.九章.怀沙》:“刓方以为圜兮,常度未替。”王逸注:“言人刓削方木,欲以为圜……以言谗人潜逐放己,欲使改行。”后以“刓方为圆”喻改变忠直本性而随俗俯仰。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八:“士大夫危言峻节

  • 公超成市

    源见“华阴市”。形容从学弟子或随行学者之众。清毛奇龄《绮罗香.用原韵答赠甬上钱蛰庵见赠》词:“古鄮名家,彭城遗胄,所至公超成市。”

  • 破甑生尘

    源见“甑尘釜鱼”。形容贫困乏食。明 邵璨《香囊记.得书》:“喜得逆旅逢青眼,免使破甑生尘愁范丹。”明 孙柚《琴心记.家徒四壁》:“早遣青囊出村借米,至今未归,破甑生尘,空囊垂罄。”主谓 甑,蒸食物的器

  • 易水萧萧

    源见“燕市悲歌”。形容悲壮苍凉的氛围。宋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词:“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