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学记》:“相观而善之谓摩。”郑玄注:“摩,相切磋也。”后以“观摩”谓观看彼此的成绩并互相学习研究。清龙启瑞《送吕介存南游序》:“其朋侪之群萃州处,则又以备其讲习观摩之具,使之不易其心而迁其业。
同“吹竽混真”。唐骆宾王《上兖州刺史启》:“窃混吹于齐竽,滥飞声于郢唱。”
同“蹄涔”。宋范仲淹《阅古堂》诗:“相彼形胜地,指掌而蹄?。”
《太平御览》卷九〇〇引《广州先贤传》:“罗威字德仁,南海番禺人。邻家牛数入食其禾,既不可逐,又为断刍,多着牛家门中,不令人知,数数如此。牛主惊怪,不知为谁,阴广求,乃觉是威。自后更相约率,检犊不敢复侵
犹蓬头垢面。《北齐书.任城王湝传》:“妃卢氏赐斛斯徵,蓬首垢面,长斋不言笑。”叶圣陶《四三集.英文教授》:“再不见一个蓬首垢面的囚徒似的人物。”见“蓬头垢面”。叶圣陶《四三集·英文教授》:“再不见一个
同“蛮触交争”。宋辛弃疾《玉楼春.隐湖戏作》词:“日高犹苦圣贤中,门外谁酣蛮 触战?”
源见“青藜照阁”。指夜读的灯火。宋杨无咎《踏莎行》词:“心期休卜紫姑神,文章曾照青藜杖。”【词语青藜杖】 汉语大词典:青藜杖
源见“楚弓楚得”。借指失去的无谓之物。明袁宏道《病起偶题》诗之三:“世路他如梦,浮名我失弓。”
同“九折坂”。宋楼钥《赵资政园梅篆》诗:“九折坡中经蜀险,八盘岭上趁朝忙。”
同“春蚓秋蛇”。宋苏轼《书晁补之藏与可画竹》诗:“那将春蚓笔,画作风中柳。”【词语春蚓笔】 汉语大词典:春蚓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