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言有尽而意无穷

言有尽而意无穷

指说话或诗文含意深刻,耐人寻味。语出宋.姜夔《白石道人诗说》:“语贵含蓄。东坡云:‘言有尽而音意无穷者,天下之至言也。后之学诗者,可不务乎?”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辨》:“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清.刘熙载《艺概.词曲概》:“故知词也者,言有尽而音意无穷也。”


【词语言有尽而意无穷】  成语:言有尽而意无穷汉语词典:言有尽而意无穷

猜你喜欢

  • 控鲤

    同“乘鲤”。唐王贞白《送芮尊师》诗:“他年控鲤升天去,庐岳逋民愿从行。”宋苏轼《醴泉观真靖崇敬大师真赞》:“眉间三出香而清,何必控鲤浮南溟。”【词语控鲤】   汉语大词典:控鲤

  • 定交杵臼

    同“论交杵臼”。清袁枚《赠彻凡上人》诗:“定交杵臼晨昏共,相对芝兰臭味同。”

  • 借寇

    《后汉书.寇恂传》:“即日车驾南征,恂从至颍川,盗贼悉降,而竟不拜郡,百姓遮道曰:‘愿从陛下复借寇君一年。’乃留恂长社,镇抚吏人,受纳余降。”东汉时,寇恂为颍川太守,兴办学校,教化百姓,郡政得到治理,

  • 筌相

    筌(quán权):捕鱼用的竹器。此典为陈升之得鱼忘筌之事。陈升之(1011-1079年)宋建州建阳(今属福建)人,初名旭,因避神宗嫌名,遂以字“升之”行世,改字旸权。仁宗景祐进士。历知封州、汉阳军,累

  • 数典忘祖

    比喻忘本。公元前527年,晋国以荀跞、籍谈为正、副使节,到洛阳去参加穆后的葬礼。安葬完毕,除去丧服,周景王设宴招待荀跞一行。席间,周天子问,诸侯都有礼器进贡王室,何以晋国独无。荀跞让副使籍谈回答。籍谈

  • 子光瘖,啬夫喋

    《新唐书.王绩传》:“仲长子光者,亦隐者也。无妻子,结庐北渚,凡三十年,非其力不食。绩爱其真,徙与相近。子光瘖,未尝交语,与对酌酒,欢甚。”子光虽然不能说话,但其品德十分高尚,王绩愿意和他接近,对坐饮

  • 知人则哲,惟帝难之

    哲:明智。帝:指唐尧。 能识别人的智愚好坏,才算明智,这一点就连帝尧也难做到。 表示知人之不易。语出《书.皋陶谟》:“皋陶曰:‘都,在知人,在安民。’禹曰:‘吁,咸若时,惟帝其难之。知人则哲,能官

  • 叔牙知

    同“鲍叔知我”。唐张九龄《南还以诗代书赠京师旧僚》:“上惭伯乐顾,中负叔牙知。”

  • 矫枉过直

    同“矫枉过正”。汉 袁康《越绝书.篇叙外传记》:“子之复仇,臣之讨贼,至诚感天,矫枉过直,乳狗哺虎,不计祸福。”梁启超《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四章第四节:“学问之汩没性灵,至是已极,物极必反,矫枉

  • 百城围

    同“百城书”。清黄遵宪《代柬寄诗王兰谷并问诸友》诗之二:“袖留孤刺在,书自百城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