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见利忘义

见利忘义

指遇到私利,就忘掉道义。语出《汉书.樊郦滕灌靳周传》:“当孝文时,天下以郦寄为卖友。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梁书.侯景传》:“岂有万乘之主,见利忘义若此者哉?”唐.王勃《送劼弟赴太学序》:“轻进苟动,见利忘义。”《二刻拍案惊奇.神偷寄兴一枝梅》:“似这等人也算做穿窬小人中的大侠了,反比那面是背非,临财苟得,见利忘义,一班峨冠博带的不同。”欧阳山《三家巷.二六》:“杨志朴说:‘是呀。流氓政客都是见利忘义的。”


连动 看到有利可图,就不顾良心道德。语本《汉书·樊郦滕灌傅靳周传赞》:“当孝文时,天下以郦寄为卖友。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二刻拍案惊奇》卷39:“反比那面是背非,临财苟得,~,一班峨冠博带的不同。”△贬义。多用于写人的为人处事方面。→见钱眼开 见财起意 临财苟得 ↔见利思义 舍生取义 轻财重义 临财不苟


解释看到私利,就忘记了道义。

出处汉书·郦商传赞》:“当孝文时,天下以郦寄为卖友。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

郦商是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时的勇将。刘邦死后,郦商又继续服侍汉惠帝和吕太后。吕太后死后,吕氏家族的人准备谋反,大臣们谋划诛杀吕氏。当时,吕家的重要人物吕禄担任京城卫戍部队北军的首领,驻扎在营中,所以大臣们无法控制北军。太尉周勃就派人劫持郦商,命令他的儿子郦寄去诱骗吕禄,因为郦寄和吕禄关系非常要好。吕禄听信了郦寄的话,跟他外出游玩,周勃才得以进入北军军营,进而控制军队,诛灭了吕氏。当时天下之人都说郦寄出卖了朋友。

东汉的班固不太同意这种看法,他在为郦商父子写完传记后评论说:“在孝文帝时,天下之人都认为是郦寄出卖了朋友。所谓出卖朋友,指的是见利忘义。像郦寄的父亲本身是汉家的功臣,同时又被劫持。郦寄的做法,虽然害了吕禄,却安定了国家,保存了君臣之道和父子之道,这也是无可厚非的。”

近义利令智昏

反义见利思义

例句

吕布是三国勇士,但他的同乡都认为他勇而无谋,见利忘义。


【词语见利忘义】  成语:见利忘义汉语词典:见利忘义

猜你喜欢

  • 纳污藏垢

    同“纳污含垢”。梁启超《中国积弱溯源论》四节:“所最可痛者,旧病未去,新病复来,日积月深,纳污藏垢,驯至良医束手,岌岌待亡。”欧榘甲《新广东》:“此私会也,人类不齐,流品最杂,为纳污藏垢之巢窟。”见“

  • 不教而战,是谓弃之

    不施行教练,便叫人去作战,这就叫抛弃他们。语出《论语.子路》:“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后多引作〔不教而战,是谓弃之〕。三国.蜀.诸葛亮《将苑.习练》:“夫军无习练,百不当一。习而用之,一可

  • 石犀镇水

    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秦孝文王以李冰为蜀守,冰能知天文地理……冰乃壅江作堋,穿郫江、检江,别支流双过郡下,以行舟船……又灌溉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外作石犀五头,以厌水精,穿石

  • 严母扫墓

    严延年(?一前58年)字次卿,东海下邳(今江苏邳县南)人,汉宣帝时任涿郡太守,敢于镇压豪强东高氏、西高氏。后又任河南太守,又摧折豪强,诛杀甚多,被称为“屠伯”。严母来看望儿子,正赶上严延年在腊月要处决

  • 庄舄讴

    同“庄舄越吟”。宋崔遵度《属疾》诗:“好奏倪宽议,何须庄舄讴。”

  • 蹄啮

    《周礼.夏官.庾人》“攻驹”汉郑玄注:“攻驹,制其蹄啮者。”“蹄啮”本指马用蹄踢和用嘴咬,后亦引申指劣马。唐杜甫《遣兴》诗之二:“君看渥洼种,态与驽骀异。不杂蹄啮间,逍遥有能事。”【词语蹄啮】   汉

  • 天生民有欲,无主乃乱

    天生下老百姓就有七情六欲,如果没有君主,就会产生动乱。语出《书.仲虺之诰》:“惟天生民有欲,无主乃乱。”《资治通鉴.唐纪.肃宗乾元元年》:“臣光曰:‘夫民生有欲,无主则乱。是故圣人制礼以治之。’”

  • 豪侠窟

    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然秦惠文、始皇克定六国,辄徙其豪侠于蜀,资我丰土,家有盗铜之利,户专山川之材,居给人足,以富相尚。”秦始皇吞并六国后,把六国的豪侠都集聚到蜀地去。后遂用为咏蜀地之典。唐.

  • 连城

    同“连城璧”。唐欧阳詹《瑾瑜匿瑕赋》:“终酬九年之积,不损连城之美。”宋赵蕃《次韵徐季纯见贻》:“郑人之璞周死鼠,昧者自谓怀连城。”【词语连城】   汉语大词典:连城

  • 登龙门

    龙门,地名,在山西河津县西北、陕西韩城县东北的龙门山。黄河流到这里,两岸峭壁对峙。据《三秦记》载,古代传说鲤鱼数千,聚集门下,如能逆水游过龙门,就能变成龙。登龙门即喻一步登天。李膺(?-169)字元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