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蛮触交争

蛮触交争

庄子.则阳》:“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后因以“蛮触交争”比喻为小事进行无意义争斗。唐白居易《禽虫》诗之七:“蟭螟杀敌蚊巢上,蛮 触交争蜗角中。”


【典源】 《庄子·则阳》:“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

【今译】 《庄子》 中讲,蜗牛的左角上有一个国家,叫做触氏,右角上也有一个国家,叫做蛮氏。两国为了争夺土地,经常交战厮杀,以至战死数万,尸横遍野,追击的一方,十五天后才收兵回国。

【释义】 后以此典指为细微之事无谓争斗; 也用来指追逐虚名薄利; 亦指战事。

【典形】 触蛮、斗蛮触、角上两蛮触、两蜗角、蛮触、蛮触交争、蛮争触战、蜗角、蜗角虚名、蜗名、蜗牛角、蜗争、战蜗、战蜗角、左触右蛮、蜗牛两角、两角寄蜗牛、触蛮斗、蜗角战,蜗左角、蛮触争、蛮触斗、蛮攻触。【示例】

〔触蛮〕 清·程先贞《还山春事》:“触蛮俄诧三军勇,雉犊频惊一注孤。”〔斗蛮触〕 清·吴伟业《宣宗御用戗金蟋蟀盆歌》:“一寸山河斗蛮触,五千甲上化沙虫。”

〔角上两蛮触〕 宋·苏轼《同正辅表兄游白水山》:“永辞角上两蛮触,一洗胸中九云梦。”

〔两蜗角〕 宋·黄庭坚《喜太守毕朝散》:“功名富贵两蜗角,险阻艰难一酒杯。”

〔蛮触〕 宋·辛弃疾《鹧鸪天·睡起即事》:“名利处,战争多,门前蛮触日干戈。”

〔蛮触交争〕 唐·白居易《禽虫十二章》之七:“蟭螟杀敌蚊巢上,蛮触交争蜗角中。”

〔蛮争触战〕 宋·葛邲《满江红·和吕居仁》:“任蛮争触战,世间荣辱。”〔蜗角〕 唐·王维《送高判官从军赴河西序》:“而犬戎不识,蜗角自大。偷安九服之外,谓天殊罕及。”

〔蜗角虚名〕 宋·苏轼《满庭芳》:“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着甚干忙?”

〔蜗名〕 元·沈和《赏花时·潇湘八景》:“嗟尘世,人斗取,蜗名蝇利待何如。”

〔蜗牛角〕 唐·白居易《对酒》:“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

〔蜗争〕 宋·范成大《小娥眉》:“刘项蜗争哄灵璧,血漂川谷流腥臊。”

〔战蜗〕 元·杨维祯《女史咏·冯小怜》:“前山较猎御同车,一笑平阳等战蜗。”

〔左触右蛮〕 宋·辛弃疾《哨遍·观秋水》:“蜗角斗争,左触右蛮,一战连千里。”


猜你喜欢

  • 贾笔

    《汉书.贾谊传》:“以能诵诗书属文称于郡中。”“谊数上疏陈政事……。”西汉贾谊文才出众,所遗文集,均为后人所称誉。后遂用为佳作之典。唐.杜甫《寄岳州贾司马六丈巴州严八使君两阁老五十韵》诗:“贾笔论孤愤

  • 璧人

    《世说新语.容止》刘峻注引《卫玠别传》:“(卫)玠……龆龀时,乘白羊车于洛阳市上,咸曰:‘谁家璧人?’于是,家门州党号为璧人。”龆龀,音tiāo chèn,垂髫换齿之年。晋卫玠生得容貌美好、皮肤白皙,

  • 乘鹤

    乘鹤升天。比喻离开尘世而成仙。晋代王嘉《拾遗记.昆仑山》:“昆仑山,有昆陵之地,其高出日月之上。山有九层,每层相去万里,有云色,从下望之,如城阙之象,四面有风,群仙常驾龙乘鹤,游戏其间。”

  • 宽带眼

    源见“沈约瘦”。形容身体日渐消瘦。宋王安石《寄余温卿》诗:“平日离愁宽带眼,讫春归思满琴心。”

  • 吞纸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义阳朱詹(南朝梁人),世居江陵,后出阳都,好学,家贫无资,累日不爨,乃时吞纸以充腹。寒无毡被,抱犬而卧。犬亦饥虚,起行盗食,呼之不至,哀声动邻,犹不废业,卒成学士,官

  • 碧水浮瓜

    源见“沉李浮瓜”。指消夏乐事。宋晁冲之《小重山》词:“碧水浮瓜纹簟前。只知闲枕手,不成眠。”

  • 瑜亮

    源见“同时瑜亮”。称两人才能相匹敌者。清陈维崧《多丽.题余氏女子绣陈思洛神图为阮亭赋》词:“叹香闺一双纤手,比似文心谁瑜 亮?”【词语瑜亮】   汉语大词典:瑜亮

  • 凿照

    源见“凿壁偷光”。借指贫士求助苦读。唐王泠然《夜光篇》:“两京贫病若为居,四壁皆成凿照馀。”【词语凿照】   汉语大词典:凿照

  • 攀鳞附翼

    同“攀龙附凤”。唐温大雅《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二:“欣戴大弟,攀鳞附翼。惟冀早膺图箓,以宁北庶。”元刘文《祭兖国公文》:“有攀鳞附翼之志,无施劳伐善之心。”见“攀龙附凤①”。唐·温大雅《大唐创业起居注》

  • 上凌烟

    源见“凌烟阁”。言其功劳极大。宋黄庭坚《满庭芳.茶》词:“方圭圆璧,万里名动京关。碎身粉骨,功合上凌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