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蚕丛鱼凫

蚕丛鱼凫

文选》卷四晋.左太冲(思)《蜀都赋》:“夫蜀都者,盖兆基于上世,开国于中古。”晋.刘逵注:“扬雄《蜀王本纪》曰:‘蜀王之先,名蚕丛、柏濩、鱼凫、蒲泽、开明,是时人萌,椎髻左言,不晓文字,未有礼乐。从开明上到蚕丛,积三万四千岁。’”

传说蜀地之王有“蚕丛”、“鱼凫”,皆为远古时代蜀国创始人。后遂为咏蜀地之典。

唐.李白《蜀道难》:“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典源】《太平御览》卷一六六引扬雄《蜀王本纪》曰:“蜀之先称王者有蚕丛、折权、鱼易、俾明,是时椎髻左衽,不晓文字,未有礼乐,从开明已上至蚕丛凡四千岁,次曰伯雍,又次曰鱼尾,尾田于湔山。”《文选·左思〈蜀都赋〉》刘逵注引前书曰:“蜀王之先,名蚕丛、 柏、 鱼凫、 蒲泽、 开明。”

【今译】 蚕丛、鱼凫 (一说名鱼尾)是远古传说中蜀地两位君王的名字,据说在他们那时候,蜀人梳着槌状的发髻,穿前襟向左边开的衣服,尚未有文字,也没有礼乐,从开明上溯至蚕丛有四千年。

【释义】 后以此典借指蜀地 (今四川)一带的上古君王、历史风物。

【典形】 蚕丛、蚕丛地、蚕丛鱼凫、鱼蚕。

【示例】

〔蚕丛〕 唐·李白《送友人人蜀》:“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蚕丛地〕 明·杨慎《六州歌头·吊诸葛》:“乌鹊惊飞,虎踞蚕丛地,炎焰重融。”

〔蚕丛鱼凫〕 唐·李白 《蜀道难》:“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鱼蚕〕 宋·苏轼《入峡》:“遗民悲昶衍,旧俗接鱼蚕。”


猜你喜欢

  • 入我裈中

    《世说新语.任诞》:“刘伶恒(一作尝)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人见讥之。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同裈,即裤)衣,诸君何为入我?中?’”刘伶字伯伦,晋沛国(今安徽省宿县西北)人,他是魏晋

  • 乌头马角

    同“乌头白,马生角”。清钱谦益《一叹示士龙》诗:“一叹依然竟陨霜,乌头马角事茫茫。”并列 乌头变白,马首长角。比喻不可能实现的事。语本《燕丹子》卷上:“燕太子丹质于秦,秦王遇之无礼,不得意,欲求归。秦

  • 衣裁綀布

    《晋书.王导传》:“时帑藏空竭,库中惟有綀数千端,鬻之不售。导患之,乃与朝贤俱制綀布单衣,于是士人翕然竞服之,練遂踊贵。”綀,音shū,用粗丝织成的布。晋.王导用库中积压之綀制衣,众士效仿,綀遂踊贵,

  • 白鹤飞

    源见“吊鹤”。指吊丧之事,寓含称颂亡者有贤德之意。唐刘禹锡《湖南观察使故相国袁公挽歌》之三:“地得青乌相,宾惊白鹤飞。”

  • 谢池梦草

    源见“梦惠连”。谓诗文创作有神助。宋周密《木兰花慢.断桥残雪》词:“还见晴波涨绿,谢池梦草相关。”

  • 於乎哀哉

    见“呜呼哀哉”【词语於乎哀哉】  成语:於乎哀哉汉语大词典:於乎哀哉

  • 旧貌变新颜

    意谓陈旧的事物变得面目一新。语出毛泽东《水调歌头.重上井岗山》:“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岗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毕庶昌、周代《从荷花生日谈起》(《长江日报》1993年8月10日):“近年,三镇旧

  • 丰狱剑

    同“丰城剑”。唐白居易《酬卢秘书二十韵》:“杜陵书积蠹,丰狱剑生苔。”【词语丰狱剑】   汉语大词典:丰狱剑

  • 凫化舄

    源见“王乔凫舄”。谓地方官出行。唐宋之问《送合宫苏明府颋》诗:“翟回车少别,凫化舄遥驰。”

  • 朝宗

    451 ① 诸侯朝见天子。《周礼.春官.大宗伯》:“诸侯朝见天子……春见曰朝,夏见曰宗。”汉郑玄注:“宗,尊也,欲其尊王。”【词语朝宗】   汉语大词典:朝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