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藜不糁

藜不糁

庄子.让王》:“孔子穷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藜羹不糁,颜色甚惫,而弦歌于室。”

据说孔子困于陈蔡时,七天曾食不掺粮食的藜菜汤。后以“藜不糁”喻咏处境很难,生活困窘。

唐.杜甫《水宿遣兴奉呈群公》:“童稚频书札,盘餐讵糁藜。”

唐.杜甫《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吾安藜不糁,汝贵玉为琛。”


猜你喜欢

  • 杜鹃啼蜀

    源见“望帝啼鹃”。借以渲染思归的愁情。宋韩淲《谒金门.和昌甫》词:“莫问杜鹃啼蜀,只有江南水竹。北客凄凉无伴独,春山生草木。”

  • 泗石

    《书.禹贡》:“峄阳孤桐,泗滨浮磬。”孔传:“泗水涯水中见石,可以为磬。”后因以“泗石”称磬石。唐司空图《成均赋》:“孤桐韬响,惟均雨露之濡;泗石含清,未冠云韶之节。”【词语泗石】   汉语大词典:泗

  • 对床夜语

    唐.韦应物《示全真元常》诗:“宁知风雪夜,复此对床眠。”唐.白居易《雨中招张司业宿》诗:“能来同宿否,听雨对床眠。”写风雪或风雨声中,对床谈心的情景。“夜雨对床”之语,唐人多有。宋.苏轼、苏辙兄弟诗中

  • 清歌驻白云

    源见“响遏行云”。形容歌声嘹亮,美妙动听。宋黄庭坚《鹧鸪天》词:“与君更把长生碗,略为清歌驻白云。”

  • 何逊恨

    源见“何郎灯暗”。指夜雨所添的愁绪。唐吴融《府试雨夜帝里闻猿声》诗:“雨滴秦中夜,猿闻峡外声。已吟何逊恨,还赋屈平情。”

  • 呵梅弄妆

    源见“梅花妆”。借指入时的头面妆饰。宋王观《天香》词:“呵梅弄妆试巧,绣罗衣,瑞云芝草。”

  • 称象

    《三国志.魏书.曹冲传》:“邓哀王冲字仓舒。少聪察歧疑,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

  • 鹤立群

    同“鹤立鸡群”。邓文翚《闻太一越山被捕慨然赋此》诗:“大地猱升木,南冠鹤立群。”

  • 及锋

    《史记.高祖本纪》:“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日夜跂而望归,及其锋而用之,可以有大功。”后因称乘有利时机,果断行动为及锋而试。

  • 奏效

    《战国策.秦策一》:“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后以“奏效”指收效,见效。宋叶適《祭刘阁学文》:“公副杂端,奏效岂多!”【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