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英雄所见略同

英雄所见略同

见:见解。英雄人物的见解大致相同。多用来表示双方意见、想法等相同。庞统(事迹见前“负重致远”条)初为吴将周瑜功曹,后投刘备,深得信用。一次二人饮酒,刘备问道:“当初你为周瑜功曹时,我曾到东吴,听说周瑜暗中献计,劝孙权留下我,不知有此事吗?”庞统说有这回事,刘备于是叹息说:“我那时处境危急,有求于东吴,所以不得不去,险些没有逃出周瑜之手!天下智谋之士,见解大致相同,当时诸葛亮劝我不要去,其意甚切,也是担忧此事啊。”

【出典】:

三国志·蜀书》《庞统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卷37第954页:“(刘备)问曰:‘卿为周公瑾功曹,孤到吴,闻此人密有白事,劝仲谋相留,有之乎?……’统对曰:‘有之。’备叹息曰:‘孤时危急,当有所求,故不得不往,殆不免周瑜之手!天下智谋之士,所见略同耳。时孔明谏孤莫行,其意独笃,亦虑此也。’”

【例句】:

宋·高斯得《莫恃势行》:“奇哉天下士,英雄见略同。” 清·曾朴《孽海花》11回:“你们听这番议论,不是与剑云的议论,倒不谋而合的。英雄所见略同,可见这里头是有这么一个道理。” 老舍《离婚》19:“虽然都不敢首先这样宣传,及至说出来了,正是英雄所见略同,于是在低声交换意见中,已象千真万确的果有其事,成了政界一段最惊人最有色彩的历史。”


主谓所见,所看到的。指见解;略,约略、大致。指杰出人物的见解大致相同。语本《三国志·蜀书·庞统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天下智谋之士所见略同耳。”△褒义。常用于称赞观点相同的双方。→不谋而合 不约而同各执一词 各持己见


【词语英雄所见略同】  成语:英雄所见略同汉语词典:英雄所见略同

猜你喜欢

  • 朝拄笏

    源见“拄笏看山”。形容为官而心怀闲情逸致。明李东阳《八津八景.拱北遥岑》诗:“吟客放怀朝拄笏,使游翘首夜占星。”

  • 州人借留

    源见“借寇恂”。称颂地方官德政卓著,深受人民爱戴挽留。唐白居易《乔弁可巴州刺史制》:“州人借留,廉使置奏。既因会课,宜及陟明。”

  • 君鱼保境

    《后汉书.孔奋传》载:孔奋字君鱼,为武都郡丞。隗茂攻杀郡守,执奋妻为质,而奋击之愈厉,终擒灭茂等,一郡获全。后因以“君鱼保境”为不顾威胁、抗敌保境之典。《梁书.袁昂传》:“屡起田儋之变,每惧殷通之祸;

  • 梦头生角

    《太平御览》卷四〇〇引《三国志.蜀书》曰:“魏延字文长,义阳人。延梦头上生角,以问占梦赵直,直诈延曰:‘夫麒麟有角而不用,此不战而贼自破之象也。’退而告人曰:‘角之为字,刀下用也(下原作不,误),头上

  • 车笠论交

    源见“乘车戴笠”。谓不以身份、地位变化而使交情有所变化。清赵翼《与邵松阿别几三十年今夏始至虞山奉访即席奉呈》诗之一:“车笠论交谊最亲,别来常恐见无因。”

  • 九流三教

    同“三教九流”。元 武汉臣《玉壶春》第二折:“做子弟的须要九流三教皆通,八万四千傍门尽晓。”《三国演义》第六十回:“文有相如之赋,武有伏波之才,医有仲景之能,卜有君平之隐。九流三教,出乎其类,拔乎其萃

  • 绰绰然有余裕

    见〔绰绰有裕〕。

  • 尊俎折冲

    同“樽俎折冲”。元 刘壎《隐居通议.骈俪二》:“尊俎折冲,呈赤云之胜气;江山如画,照黄纸之除书。”见“折冲尊俎”。【词语尊俎折冲】  成语:尊俎折冲汉语大词典:尊俎折冲

  • 莱彩

    同“莱子衣”。明高明《琵琶记.高堂称寿》:“要将莱彩欢亲意,且戴儒冠尽子情。”【词语莱彩】   汉语大词典:莱彩

  • 指鹿

    同“指鹿为马”。唐贺兰进明《古意》诗之一:“秦庭初指鹿,群盗满山东。”宋苏轼《上神宗皇帝书》:“内重之弊,必有奸臣指鹿之患。”【词语指鹿】   汉语大词典:指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