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见〔若要不知,除非莫为〕。


其他 要想不让别人知道,除非自己不做不说。比喻只要作了坏事,终究是要暴露的。语本汉·枚乘《上书谏吴王》:“欲人勿闻,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为。”《三侠五义》71回:“俗言:‘~。’那日倪太公得了此子,早已有人知道。”△多用于描写提醒规劝。也作“若要不闻,除非莫言”、“若要不知,除非莫为”。


【词语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成语: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汉语词典: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猜你喜欢

  • 叱石

    源见“叱石为羊”。指隐居山中修道。清吴雯《丁丑人日赠黄九》诗:“可思携素侣,叱石入金华。”【词语叱石】   汉语大词典:叱石

  • 宝剑赠与烈士,红粉送与佳人

    烈士:有节气有壮志的人。红粉:指胭脂香粉之类的妇女化妆品。佳人:美女。 表示物品派上了合适的用场。语出元.无名氏《冻苏秦》一折:“岂不闻宝剑卖与烈士,红粉赠与佳人。以先生之才,怕不进取功名易如拾芥。

  • 掬指

    《左传.宣公十二年》载:鲁宣公十二年春,楚庄王发兵包围进攻郑国,因郑、晋有盟,郑便向晋告急求援。可是晋军六月赶到黄河边时,郑国已经投降。晋三军统帅中军将荀林父想回师,中军佐先縠却坚决主张渡河击楚,于是

  • 无面见江东

    指项羽惨败,深感无脸面逃回江东见父老乡亲。后以此典比喻因失败或事业不显而深感惭愧,无脸面见人;也比喻辜负亲朋前辈期望而不好意思见人;亦作自谦之语。项羽率少数残兵败将从垓下突围,败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

  • 蜀犬惊日

    同“蜀犬吠日”。宋王令《上聱隅先生》诗:“蜀犬争惊日,邹人不识麟。”

  • 佣书之笔

    源见“投笔从戎”。为人抄写的小吏。借指出身微贱。金元好问《望秋赋》:“豫州之士,复于慷慨击楫之誓;西域之侯,起于穷悴佣书之笔。”

  • 凌波殿

    参见:凌波梦

  • 易水歌

    《战国策.燕策三》:燕太子丹遣荆轲刺秦王,将别,“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离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

  • 濯尘缨

    同“濯缨”。宋赵彦端《瑞鹧鸪》词:“江上扁舟停画桨,云间一笑濯尘缨。”宋曹冠《水调歌头.游燕赏潭洞》词:“濯尘缨,挥羽扇,快熏风。因思往古游者,清兴与今同。”

  • 膏肓泉石

    同“泉石膏肓”。宋韩淲《菩萨蛮.和昌浦见招》词:“会须追雅步,策驴或肩舆。少待必能治,膏肓泉石医。”见“泉石膏肓,烟霞痼疾”。【词语膏肓泉石】  成语:膏肓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