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绳锯木断

绳锯木断

同“水滴石穿”。秦牧《在探索学问的道路上》:“我以为治学最主要,就是得有毅力。水滴石穿,绳锯木断。这样的现象就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


并列 用绳当锯,也能把木头锯断。比喻力量虽小,只要持之以恒,也能做出大的成绩。语本《汉书·枚乘传》:“泰山之溜穿石,单极之统断干。水非石之钻,索非木之锯;渐靡使之然也。”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10:“一日一钱,千日千钱,~,水滴石穿。”△用于教育类,勉励人们学习与工作,只要坚持不懈努力,一定能抵达成功的彼岸。→水滴石穿 永之以恒 ↔半途而废


【词语绳锯木断】  成语:绳锯木断汉语词典:绳锯木断

猜你喜欢

  • 救焚拯溺

    《孟子.梁惠王下》:“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后以“救焚拯溺”形容紧急救助处于困境中的人。《旧唐书.李靖传》:“今新定荆 郢,宜弘宽大,以慰远近之心,降而

  • 不死草

    参见:琼田草【词语不死草】   汉语大词典:不死草

  • 王在掌上

    《隋书.高祖纪上》:“〔高祖〕为人龙颜,额上有五柱入顶,目光外射,有文在手曰‘王’。”后因以“王在掌上”表示有帝王相。清邹容《革命军》一章:“此自秦以来,所以狐鸣篝中、王在掌上、卯金伏诛、魏氏当途、黠

  • 藿食者与国计

    汉.刘向《说苑.善说》:“晋献公之时,东郭民有祖朝者,上书献公曰:‘草茅臣东郭民祖朝,愿请闻国家之计。’献公使使出告之曰:‘肉食者已虑之矣,藿食者尚何与焉。’……今大王曰,食肉者已虑之矣,藿食者尚何与

  • 嘲风咏月

    讥笑文人作品内容的无聊。唐代白居易《将归渭村先寄舍弟》诗:“咏月嘲风先要减。登山临水亦宜稀。”并列 指描写风云月露等景物而缺乏思想内容的作品。语本唐·白居易《与元九书》:“至于梁陈间,率不过嘲风雪弄花

  • 臧丈人

    《庄子.田子方》:“文王观于臧,见一丈人钓,而其钓莫钓;非持其钓有钓者也,常钓也。……遂迎臧丈人而授之政。……臧丈人昧然而不应,泛然而辞,朝令而夜遁,终身无闻。……”文王在渭水旁臧地游历,看见一位老者

  • 龙鸾钗

    晋.王嘉《拾遗记》卷七《魏》:“魏文帝所爱美人,姓薛名灵芸,……入宫后最宠爱。外国有献火珠龙鸾之钗,帝曰:‘明珠翡翠尚不能胜,况乎龙鸾之重。’”三国时,外国向魏帝进献火珠龙鸾钗。魏文帝说若使美人薛灵芸

  • 金瓯无缺

    唐.李延寿《南史.朱异传》(卷六二):“反侯景降,敕召群臣延议,尚书仆射谢举等以为不可许,武帝欲纳之,未决,尝夙兴至武德阁口,独言:‘我国家犹若金瓯,无一伤缺,承平若此,今便受地,讵(jù岂)是事宜?

  • 不怨天,不尤人

    怨:埋怨。尤:归咎。 既不怨天,也不责人。 形容对不如意事能安之若素。语出《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清.包世臣《答刘芙初书》:“或又以君子不怨天,不尤人为劝,此尤非知仆者也。

  • 爇薪

    《后汉书.侯瑾传》:“侯瑾字子瑜,敦煌人也。少孤贫,依宗人居。性笃学,恒傭作为资,暮还辄爇薪以读书。”后用作家贫而好学的典故。唐杜甫《八哀诗.故秘书少监武功苏公源明》:“夜字照爇薪,垢衣生碧藓。”【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