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结缨而死

结缨而死

缨(yīiīing英):系在脸下巴底下之帽带子。

此典指子路被乱军砍断帽带子,他系帽带子,被杀死。子路(前542年——前480年),仲氏,名由,又字季路。春秋末鲁国卞(今山东泗水)人。孔子学生。性爽直勇敢,喜闻过,事亲至孝。孔子任鲁国司寇(掌刑狱、纠察)时,他任季孙氏宰(家臣),后任卫国(都楚丘,今河南滑县东北)大夫孔悝(kuī亏)宰(家臣),卫国贵族之间发生内乱,子路赶回城里去,想救孔悝出城,被乱军砍断帽带子。子路说:“有德君子之死,帽子不能脱去。”于是他系帽带子,被杀死。后以此典形容慷慨献身。此典又作“结缨”、“仲由缨”、“效子路”

【出典】:

史记》卷67《仲尼弟子列传》2193页:“子路曰:‘君子(西周、春秋时对贵族通称;春秋末及以后称“有德者”)死而冠不免(脱去)。’遂结缨而死。”

【例句】:

南朝梁·江淹《诣建平王上书》:“尝欲结缨伏剑,少谢万一;剖心摩踵,以报所天。” 唐·李商隐《送千牛李将军赴阙》:“幽囚苏武节,弃市仲由缨。” 宋·文天祥《言志》:“易箦不必如曾参,结缨犹当效子路。”


【典源】 《左传·哀公十五年》:“季子将入,遇子羔将出,曰:‘门已闭矣。’季子曰:‘吾姑至焉。’子羔曰:‘弗及,不践其难。’季子曰:‘食焉,不辟其难。’子羔遂出。子路入,及门,公孙敢门焉,曰:‘无入为也。’季子曰:‘是公孙也,求利焉而逃其难。由不然,利其禄,必救其患。’有使者出,乃入。曰:‘大 (太)子焉用孔悝,虽杀之,必或继之。’且曰:‘大子无勇,若燔台半,必舍孔叔。’大子闻之惧,下石乞、孟黡敌子路。以戈击之,断缨。子路曰:‘君子死,冠不免。’结缨而死。”《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亦载。

【今译】 孔子弟子仲由字子路 (一字“季路”) 为卫国大夫孔悝之邑宰,孔悝与太子蒯聩作乱,当时子路正在外,闻讯赶回,途中遇见别人,劝他不要回去,子路说:“我既为食禄的臣子,不能逃避。”于是冲进城去,孔悝与蒯聩登台与子路相见,子路想烧台,蒯聩害怕,派石乞、孟黡下台与子路搏斗,击断子路的冠带。子路说:“君子死,冠不能不戴。”在结冠带时,被对方杀死。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慷慨献身。

【典形】 结缨、效子路、仲由缨。

【示例】

〔结缨〕 南朝梁·江淹《诣建平王上书》:“尝欲结缨伏剑,少谢万一; 剖心摩踵,以报所天。”

〔效子路〕 宋·文天祥《言志》:“易箦不必如曾参,结缨犹当效子路。”

〔仲由缨〕 唐·李商隐《送千牛李将军赴阙》:“幽囚苏武节,弃市仲由缨。”


猜你喜欢

  • 侃侃訚訚

    《论语.乡党》:“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侃侃,和乐之貌;訚訚,中正之貌。”后因以“侃侃訚訚”形容说话和乐而中正。唐张说《东都酺宴并序》:“将吏咸集,佩

  • 执烛

    参见:缩屋称贞

  • 梧丘之魂

    《文选》卷三十九江文通《诣建平王上书》唐.李善注引《晏子春秋》曰:“景公畋于梧丘,夜坐睡,梦见五丈夫,倚徙称无罪。公问晏子,曰:‘昔先公灵公出畋,有五丈夫来,惊兽,悉断其头而葬之,命曰:“丈夫丘”。’

  • 扫榻

    源见“陈蕃榻”。表示对宾客热忱欢迎。宋陆游《寄题徐载叔秀才东庄》诗:“南台中丞扫榻见,北门学士倒屣迎。”《西湖佳话.西泠韵迹》:“妾既邀鲍先生,本当扫榻,亲荐枕席,又恐怕流入狎邪之私。”【词语扫榻】 

  • 赍汩

    《列子.皇帝》:“与赍俱入,与汩偕出。”张湛注:“赍、汩者,水回入涌出之貌。”本指水中旋涡。后引申谓泯灭,埋没。宋苏舜钦《上范公参政书》:“若蹉跌失时,则赍汩前志,则抱恨万世,为来者所笑戮,无复自明,

  • 藏娇

    源见“金屋藏娇”。比喻纳妾别居。清孔尚任《桃花扇.逢舟》:“匆忙扮作新人,夺藏娇,金屋春;一身宠爱,尽压钗裙。”【词语藏娇】   汉语大词典:藏娇

  • 祢衡刺

    同“祢衡怀刺”。宋王令《上杭帅吕舍人》诗:“毛生祢衡刺,麻系吕毉鞋。”

  • 龙头属老成

    宋孔平仲《孔氏谈苑.梁灏八十二作大魁》、宋 范正敏《遯斋闲览》载:相传梁灏八十二岁中状元,其登科谢恩诗云:“天福三年来应举,雍熙二载始成名。饶他白发巾中满,且喜青云足下生。看榜已无朋辈在,归家惟有子孙

  • 镜中鸾

    同“镜鸾”。唐李贺《贝宫夫人》诗:“长眉凝绿几千年,清凉堪老镜中鸾。”唐李商隐《无题》诗之三:“多羞钗上燕,真愧镜中鸾。”【词语镜中鸾】   汉语大词典:镜中鸾

  • 放麑

    《韩非子.说林上》:“孟孙猎得麑。使秦西巴持之归,其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而与之。孟孙适至而求麑。答曰:‘余弗忍而与其母’。孟孙大怒,逐之。居三月,复召以为其子傅。……孟孙曰:‘夫不忍麑,又将忍吾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