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目论

目论

指齐国使者向越王无强说:君王知人之失而不知己过,这如见人毫毛而不见自己眼毛,这就叫““目论”。此典比喻见识肤浅;或见识错误,酿成大错。越王句(gōu勾)践后第七代越王无强起兵北伐齐国,西战楚国,与中原各国争强斗胜。齐威王就派使者去游说越王无强,齐使者分析了当时各国的形势后说:“如今君王知道晋国的失算,却不知道越国自己的错误,这就是所谓的‘眼目’之论了”。由于越王无强见识错误,兴兵去讨伐楚国,反被楚威王出兵打败,杀了越王无强,越国从此分崩离析了,各族子争夺继承权,分散在江南沿海一带,他们投降楚国,向楚国朝贡。后以此典又作“目不见睫”。

【出典】:

史记》卷41《越王句践世家》1748、1750页:“今王知晋之失计,而不自知越之过,是‘目论’也。”《索隐》:“言越王知晋之失,不自觉越之过,犹人眼能见豪毛而自不见其睫,故谓之‘目论’也。”

【例句】:

南朝梁·萧统(昭明太子)编《文选·王简栖〈头陀寺碑文〉》:“穿凿异端者,以违方为得一;顺非辩伪者,比微言于目论。” 宋·王安石《再用前韵寄蔡天启》:“远求而近遗,如目不见睫。”


【词语目论】   汉语词典:目论

猜你喜欢

  • 一日万机

    源见“日理万几”。谓每天有数不清的事情。常以形容帝王、宰辅政务繁忙。南朝 梁任昉《天监三年策秀才文》:“虽一日万机,早朝晏罢,听览之暇,三馀靡失。”《明史.薛侃传》:“陛下一日万机,经理劳瘁。”见“一

  • 巫峡

    源见“巫山云雨”。指男女幽会事。唐昭宗《巫山一段云》词:“冰眸莲脸见长新,巫峡更何人?”【词语巫峡】   汉语大词典:巫峡

  • 漆室忧天

    源见“漆室忧葵”。指普通百姓担忧国家大事。罗惇曧《辛亥九月任公归国至于辽东旋还须磨赋呈四律》之二:“须磨海畔千帆过,漆室忧天日万言。”

  • 坡仙

    宋.苏轼《志林》卷二“东坡升仙”:“吾昔谪黄州,曾子固(巩)居忧临川,死焉。人有妄传吾与子固同日化去,且云:‘如李长吉时事,以上帝召也。’时先帝亦闻其语,以问蜀人蒲宗孟,且有叹息语。今谪南海,又有人传

  • 抗尘

    同“抗尘走俗”。宋王安石《上集贤相公启》:“为吏南州,抗尘末路。”【词语抗尘】   汉语大词典:抗尘

  • 昆竹

    同“昆仑竹”。北齐刘昼《刘子.崇学》:“海蚌未剖,则明珠不显;昆竹未断,则凤音不彰。”【词语昆竹】   汉语大词典:昆竹

  • 奏效

    《战国策.秦策一》:“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后以“奏效”指收效,见效。宋叶適《祭刘阁学文》:“公副杂端,奏效岂多!”【词语

  • 宥坐敧器

    参见:敧器之侑

  • 飞熊兆

    同“非熊兆”。宋柳永《千秋岁》词:“渭水当年钓,晚应飞熊兆。同一吕,今偏早。”【词语飞熊兆】   汉语大词典:飞熊兆

  • 高睨大谈

    《后汉书.张衡传》:“方将师天老(相传为黄帝大臣)而友地典(相传为黄帝大臣),与之乎高睨而大谈。”高睨大谈,谓眼睛看着上面,大发议论。后以此为形容举动言论气概不同凡俗的典故。睨,音nì。张舜徽《清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