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目不知书

目不知书

不会读书作文。出自唐人苏楷之事迹。苏楷,生卒年月不详,唐昭宗时曾为起居郎。据载,他凡劣无艺,目不知书。乾宁二年(895年),登进士第,引起舆论大哗。唐昭宗遂令翰林学士陆扆(yǐ以),秘书监冯渥,在复试时将其黜落,并永远不许他参加科举考试。

【出典】:

旧唐书》卷20下《哀帝本纪》800页:“楷目不知书,手仅能执笔,其文罗衮作也。”

【例句】: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24回:“自实道:‘一发好笑。某乃山东鄙人,布衣贱士,生世四十,目不知书,连京里多不曾识得,晓得甚么兴庆殿?草甚么诏书?’” 清·张廷玉等《明史·吴道南传》:“吴江举人沈同和者,副都御史季文子,目不知书……其首场七篇,自坊刻外,皆鸣阳笔也。”


见“目不识书”。清·侯方域《豫省试策一》:“后赵石勒~,然常使人读《汉书》,勒卧听之。”


【词语目不知书】  成语:目不知书汉语词典:目不知书

猜你喜欢

  • 生髀肉

    同“髀肉复生”。宋苏轼《罢徐州往南京马上走笔寄子由》诗之四:“青衫老从事,坐稳生髀肉。”

  • 南牧

    汉贾谊《过秦论上》:“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南下牧马,指北方少数民族南侵。南朝 梁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侦谍不敢东窥,驼马不敢南牧。”宋李纲《靖康传信

  • 谢家草色

    源见“梦惠连”。指春意生机盎然。明吕诚《池亭雅集得回字》:“谢家草色侵衣上,司马琴声到幕回。”

  • 虎卧龙跳

    南朝 梁袁昂《评书》:“王右军书,字势雄强,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形容字势雄强超逸。《儿女英雄传》三六回:“安公子经安老爷这几个月的造就工夫,那本殿试卷子真真作得来经经纬史,写

  • 野人奏曝

    源见“献曝”。喻指微薄的贡献。章炳麟《记政闻社员大会破坏状》:“人情葆爱其所躬行,而欲施之邻里,野人奏曝,自古而有之。”主谓 野人,古代对没有爵位的人的称呼,一般指农民;曝,晒。农夫要把晒太阳的好处奏

  • 女大不中留

    指女子到了成年,必须出嫁,不宜留在娘家。语出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六:“休疙皱,常言道:‘女大不中留。’”元.杨显之《潇湘夜雨》一折:“可什么是非只为多开口,倒道我女大不中留。”元.康进之《李逵

  • 青鸾传信

    同“青鸟传书”。宋张孝祥《雨中花慢》词:“神交冉冉,愁思盈盈,断魂欲遣谁招?犹自待,青鸾传信,乌鹊成桥。”

  • 江东子弟

    项羽举兵反秦时,率领江东八千子弟渡江西上,这是项羽起义军的基本队伍。《史记.项羽本纪》:“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权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

  •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孟子.尽心上》:“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惭愧)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抬头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人。后因以“仰不愧于天俯不作

  • 支诎

    源见“左支右绌”。谓处境窘促,顾此失彼,穷于应付。清魏源《陕西按察使赠布政使严公神道碑铭》:“始,大吏咸度外待君……及董公去,而君始龃龉支诎,惟恳恳敕吏事自备,于是十余年不迁。”【词语支诎】   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