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瓮间毕卓

瓮间毕卓

同“瓮间吏部”。宋苏轼《白鹤峰新居欲成》诗之二:“瓮间毕卓防偷酒,壁后匡衡不点灯。”


【典源】 《太平御览》 卷七五八引晋·王隐《晋书》 曰:“毕卓为吏部郎,性嗜酒。比舍郎酒熟,卓因醉,夜至其瓮间盗饮之,为掌酒者所缚,旦视之,乃毕吏部也。”《世说新语·任诞》“毕茂世云”条注引南朝宋·何法盛《晋中兴书》曰:“毕卓字茂世,新蔡人。……太兴末,为吏部郎,尝饮酒废职。比舍郎酿酒熟,卓因醉,夜至其瓮间取饮之。主者谓是盗,执而缚之。知为吏部也,释之。卓遂引主人燕瓮侧,取醉而去。”《晋书·毕卓传》亦载。

【今译】 晋代毕卓字茂世,性嗜酒,任吏部郎官。邻舍郎官酿酒熟,毕卓乘醉,夜间到瓮边去偷饮,被管酒人捉住捆起来。天明才发现原来是毕吏部,放开他。毕卓又与主人在瓮边大饮,喝醉才走。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好饮嗜酒,狂放不拘礼俗。

【典形】 抱瓮、毕卓盗窃、扶毕卓、吏部开瓮、吏部眠、偷醅毕卓、卧瓮、瓮边吏部、瓮间毕卓、瓮间眠、瓮眠、卓眠瓮、毕卓眠、瓮中毕叟、瓮间倾一卮、缚著瓮边、缚拼毕卓、瓮间吏部、吏部多醉、瓮边捉、卧瓮人、防吏部、卧瓮间。

【示例】

〔抱瓮〕 宋·苏轼《成伯家宴造坐无由》:“隔篱不唤邻翁饮,抱瓮须防吏部来。”

〔毕卓盗窃〕 宋·苏轼《谢苏自之惠酒》:“景山沉迷阮籍傲,毕卓盗窃刘伶颠。”

〔扶毕卓〕 北周·庾信《答王司空饷酒》:“未能扶毕卓,犹足舞王戎。”

〔吏部开瓮〕唐·包佶《同李吏部伏日口号》:“吏部还开瓮,殷勤二客情。”

〔吏部眠〕 唐·杜甫《游子》:“厌就成都卜,休为吏部眠。”

〔偷醅毕卓〕 明·徐渭《九流》:“偷醅毕卓生为酒,辟谷张良死在留。”

〔卧瓮〕 唐·白居易《和新楼北园偶集》:“卧瓮鄙毕卓,落帽嗤孟嘉。”

〔瓮边吏部〕 宋·黄庭坚《送酒与毕大夫》:“瓮边吏部应欢喜,殊胜平原老督邮。”

〔瓮间毕卓〕 宋·苏轼《白鹤峰新居欲成》之二:“瓮间毕卓防偷酒,壁后匡衡不点灯。”

〔瓮间眠〕 唐·李商隐《咏怀寄秘阁旧僚》:“瓮间眠太率,床下隐何卑!”

〔瓮眠〕 唐·元稹 《饮致用神曲酒》:“瓮眠思毕卓,糟藉忆刘伶。”

〔卓眠瓮〕 清·朱彝尊《题颜司勋写照》:“爽若楷照玉,诞异卓眠瓮。”


猜你喜欢

  • 荐枕

    同“荐枕席”。唐李白《相和歌辞.怨歌行》:“荐枕娇夕月,卷衣恋春风。”明沈德符《敝帚轩剩语.守土吏狎妓》:“〔金沙光〕与吴士王百谷厚善,时过其斋中小饮,王因匿名倡于曲室,酒醛,出以荐枕。”【词语荐枕】

  • 九原可作

    《国语.晋语八》:“赵文子与叔向游于九原(赵文子,晋赵武,为晋卿,相悼公,卒谥文。叔向,即晋大夫羊舌肸),曰:‘死者若可作也,吾谁与归?’”九原,也称九京,指墓地。作,起意,兴起。后来称人死复生,叫九

  • 衡橘

    源见“千头木奴”。柑橘的别称。清潘柽章《六月大寒怀云顽兼慰悼亡》诗:“衡橘无双宁待种,逋梅欲嫁莫须梅。”

  • 剑辞圜室

    源见“丰城剑气”。比喻被埋没的人才脱颖而出。圜,牢狱。唐顾云《上翰林刘侍郎启》:“蔡侍郎之未顾,则竹弃柯亭;张司空之见知,则剑辞圜室。”

  • 倒悬之苦

    见“倒悬之急”【词语倒悬之苦】  成语:倒悬之苦汉语大词典:倒悬之苦

  • 蠢尔蛮荆,大邦为仇

    蛮:旧时对南方少数民族的篾称。荆:古代楚国别称。大邦:指周国。 愚蠢无知的南方荆蛮,竟敢把中国当成仇敌。语出《诗.小雅.采芑》:“蠢尔蛮荆,大邦为仇。”《世说新语.排调》:“习凿齿,孙兴公未相识,同

  • 怀砖之俗

    喻风俗轻薄,人情势利,翻脸无情。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卷二:“太傅李延实者,庄帝舅也。永安年中除青州刺史。临去,奉辞,庄帝谓实曰:‘怀砖之俗,世号难治,舅宜好用心,副朝廷所委。’……时黄门侍郎杨宽在

  • 苌叔碧化

    同“苌弘化碧”。苌弘,字叔。柳亚子《慕谒孙先生之灵堂有感》诗之二:“绕朝不用吾终憾,苌叔难凭碧化量。”

  • 云愁雨怨

    源见“巫山云雨”。指男女间离别怨情。宋孙光宪《河满子》词:“歌袖半遮眉黛惨,泪珠旋滴衣衿。惆怅云愁雨怨,断魂何处相寻?”见“云愁雨恨”。宋·孙光宪《河满子》:“惆怅~,断魂何处相寻。”【词语云愁雨怨】

  • 一家哭

    源见“一路哭”。指一家受到影响。《明史.河渠志二》:“语云:‘救一路哭,不当复计一家哭。’”清 杨潮观《夜香台持斋训子》:“孩儿西去,就有些小出入,也只是一家哭,不到得一路哭。”【词语一家哭】   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