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王谢乌衣

王谢乌衣

源见“乌衣门第”。指高门贵族。清王士禛《读史杂感》诗之一:“王 谢 乌衣六代同,名家龙虎盛江东。”


【典源】 《世说新语·雅量》:“王公(导) 曰:‘我与元规虽俱王臣,本怀布衣之好。若其欲来,吾角巾径还乌衣,何所稍严’”注引《丹阳记》曰:“乌衣之起,吴时乌衣营处所也。江左初立、琅琊诸王所居。”《景定建康志》十六引旧志云:“乌衣巷在秦淮南。晋南渡,王、谢诸名族居此,时谓其子弟为乌衣诸郎。”唐·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今译】 乌衣,因三国吴时这里是乌衣营的所在地,故名,在今南京市东南。晋代中原战乱,大批官吏、文士东渡,王、谢两大望族就在乌衣巷居住,当时称王、谢子弟为乌衣诸郎。

【释义】 后以此典借指显贵的门第或其子弟。

【典形】 风流王谢、门第乌衣、王亭谢馆、王谢、王谢家、王谢乌衣、乌衣门第、燕语乌衣、王谢宅、无情燕子飞、谢堂双燕、旧时王谢、乌衣年少、乌衣门巷、王谢邻里、王谢风流、门巷乌衣、乌衣旧时客。

【示例】

〔风流王谢〕 宋·苏轼 《徐熙杏花》:“江左风流王谢家,尽携书画到天涯。”

〔门第乌衣〕 清·丘逢甲《次易实甫观察即席韵》:“门第乌衣笑王谢,文章蝉噪薄梁陈。”

〔王亭谢馆〕 宋·辛弃疾《汉宫春·会稽蓬莱阁怀古》:“君不见,王亭谢馆,冷烟寒树啼乌。”

〔王谢〕 元·邾经 《醉太平·警世》:“叹乌衣一旦非王谢,怕青山两岸分吴越。”

〔王谢家〕 清·王摅《燕》:“春秋但记住来路,兴废已非王谢家。”

〔王谢乌衣〕 清·王士禛《读史杂感》之一:“王谢乌衣六代同,名家龙虎盛江东。”

〔乌衣门第〕 清·纳兰性德《金缕曲》:“德也狂生耳! 偶然间,缁尘京国,乌衣门第。”

〔燕语乌衣〕 元·张可久《梧叶儿·春日感怀》:“燕语乌衣巷,花开白玉堂。”


猜你喜欢

  • 金门宠

    源见“玉堂金马”。谓得皇帝宠幸。唐张说《赠崔二安平公乐世词》诗:“君臣一意金门宠,兄弟双飞玉殿游。”

  • 深入不毛

    不毛:指不生五谷的未开发地带。 深入不毛之地。语出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唐.卢藏用《景星寺碑铭》:“公则奉国庙之威灵,恭武臣之貔豹,隮险冒毒,深入不毛。”述宾 进入

  • 素丝之节

    源见“素丝羔羊”。称誉官吏清廉的节操。宋曾巩《策问二》:“然朝廷之臣未能有素丝之节,正直之行。”明沈德符《野获编补遗.桂文襄受赂》:“旧传桂见山有素丝之节,谬矣。”

  • 改玉改步

    《左传.定公五年》:“季平子行东野,还,未至。丙申,卒于房。阳虎将以玙璠敛,仲梁怀弗与,曰:‘改步改玉。’”杜预注:“昭公之出,季孙行君事,佩玙璠祭宗庙。今定公立,复臣位,改君步,则亦当去玙璠。”后因

  • 心犀

    源见“心有灵犀一点通”。喻相思之情。清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姚古芬》:“秋河牛 女各西东,掩抑心犀未敢通。”【词语心犀】   汉语大词典:心犀

  • 梁园集士

    指梁孝王建筑东苑(也称梁园、梁苑、兔园、兔苑)聚集文人才士。后以此典比喻文人才士雅集吟咏。梁孝王(?——前144年),姓刘名武,是汉文帝之子,汉景帝之弟,封于梁(辖地今河南、安徽两省交界地区),建都睢

  • 不竞不絿,不刚不柔,敷政优优,百禄是遒

    絿( ㄑㄧㄡˊ qiú ):急躁。敷:发布,推行。优优:和缓貌。禄:福。遒( ㄑㄧㄡˊ qiú ):聚集。 不竞争也不急躁,不强硬也不软弱,推行政令格外宽和,各种福禄都将集聚。 古人颂扬仁政之

  • 山公访嵇绍

    《晋书.嵇绍传》:“嵇绍字延祖,魏中散大夫康之子也。十岁而孤,事母孝谨。以父得罪,靖居私门。山涛领选,启武帝曰:‘《康诰》有言:“父子罪不相及。”嵇绍贤侔郤缺,宜加旌命,请为秘书郎。’……及发诏征之,

  •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孟子.滕文公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媒约指婚姻介绍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旧指青年男女的婚姻须由父母作主,并经媒人介绍。亦单作“父母之命”、“媒妁之

  • 亲临贺循

    《晋书》卷六十八《贺循传》:“疾惭笃,表乞骸骨,上还印绶,改授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帝临轩,遣使持节,加印绶。循虽口不能言,指麾左右,推去章服。车驾亲幸,持手流涕。太子亲临者三焉,往还皆拜。儒者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