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牛口之下

牛口之下

史记.商君列传》:“夫五羖大夫,荆之鄙人也。闻秦缪公之贤而愿望见,行而无资,自粥于秦客,被褐食牛。期年,缪公知之,举之牛口之下,而加之百姓之上,”

五羖大夫——百里奚听说秦穆公贤明,要去求见,但无路费,便把自己卖给秦国客商当奴隶,穿粗布衣,为人饲牛。一年后,穆公才将他从牛口之下举为秦相。后遂用为卑贱地位之典。

晋.葛洪《抱朴子.名实》:“故明君勤于招贤……或举以牛口之下,而加之于群僚之上;或拔以桎梏之中,而任以社稷之重。”


偏正 卑下的地位。语出《史记·商君列传》:“夫、五羖大夫,荆之鄙人也。闻秦穆公之贤而愿望见,行而无资,自粥于秦客,被褐取牛。期午,穆公知之,举之牛口之下,而加之百姓之上,秦国莫敢望焉。”晋·葛洪《抱朴子·名矣》:“故明君勤于招贤……或举于~,而加之于群僚之上,或拔于桎梏之中,而任以底稷之重。”△多用于描述人的地位方面。


【词语牛口之下】  成语:牛口之下汉语词典:牛口之下

猜你喜欢

  • 餐英

    《楚辞.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后世咏菊时用以为典,隐寓高洁之意。清顾炎武《和王山史寄来燕中对菊》:“楚臣终是餐英客,愁见燕台落叶时。”【词语餐英】   汉语大词典:餐英

  • 郢人唱

    同“郢中曲”。唐皎然《奉酬袁使君高春游鹡鸰峰兰若见怀》诗:“已见郢人唱,新题石门诗。”

  •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映衬着庭阶的绿草空自透出春意,隔着树叶的黄鹂徒然传来好音。 形容环境幽静,阒其无人。语出唐.杜甫《蜀相》:“蜀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醒世恒言.勘皮靴单证二

  • 马安巧宦

    《史记.汲黯列传》:“(司马)安文深巧善宦,官四至九卿,以河南太守卒。”《文选》卷十六晋.潘安仁(岳)《闲居赋序》:“岳尝读《汲黯传》,至司马安四至九卿,而良史书之,题以巧宦之目,未尝不慨然废书而叹!

  • 秀才人情纸半张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斗鹌鹑〕“……量着穷秀才人情只是纸半张,又没甚七青八黄(此处“七青八黄”当以金的品类而指金),尽着你说短论长,一任待掂斤抪两。”旧时秀才生活清寒身价低微,因此做不得贵

  • 燕支却虏

    《史记.陈丞相世家》:(汉七年,高帝刘邦)“至平城,为匈奴所围,七日不得食。高帝用陈平奇计,使单于阏氏,围得以开。”燕支,同胭脂,指美女。却虏,使敌人退却。据裴骃集解引桓谭《新论》说:汉高祖刘邦被匈奴

  • 自生民以来,未有夫子也

    生民:一作“生人”。人类。夫子:指孔子。 从有人类以来,没有能及孔子的。 旧时极力推崇孔子之语。语出《孟子.公孙丑上》:“子贡曰:‘见其礼而知其政,闻其乐而知其德,由百世之后,等百世之王,莫之能违

  • 青钱万选

    比喻文词出众。亦作“万选青钱”。出自唐张鷟(zhuó浊)之事迹。张鷟,唐高宗到唐玄宗时人,字文成,号浮休子。深州陆泽(今河北深县北)人。调露初(679年)登进士第。历任岐王府参军、长安尉、鸿胪丞、御史

  • 春诵夏弦

    《礼记.文王世子》:“春诵夏弦,大师诏之。”郑玄注:“诵,谓歌乐也;弦,谓以丝播诗。”本谓按季节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后泛指学习咏诵。南朝 梁陆倕《为豫章王庆太子出宫表》:“冬书秋记,夙表睿资;春诵夏弦

  • 卜夏之痛

    源见“丧明之痛”。指丧子。夏,子夏,名卜商。明张居正《答司成张宏阳书》:“承华翰,知公有卜夏之痛。得许司成书,极言公苦悰,殊为悬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