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然然可可

然然可可

庄子.寓言》:“有自也而可,有自也而不可;有自也而然,有自也而不然(注:自,因由,指主观对客观的反映。自我与他人是反映客观的不同主体,因认识不同,故各有可有然。可与然,指对事物的肯定观念;不可与不然,是否定观念)。恶乎然?然于然。恶乎不然?不然于不然。恶乎可?可于可。恶乎不可?不可于不可(注:恶,何;乎,于;恶乎,即于何的意思。由于彼与我之认识和感情不同,固各有自己的然与不然,可与不可的观点)。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注:客观事物有其自身的肯定与否定的价值观)。无物不然,无物不可(注:世俗对待事物的认识,有时产生违反规律的颠倒,视不然为固然,执不可而为可。而庄周在这里又没灭了客观事物本身肯定与否定观的界限,陷入了主观主义无可无不可的混乱思想)。”

后因以“然然可可”用为凡事称好之词。

宋.辛弃疾《千年调.蔗菴小阁曰巵言作此词以嘲之》词:“巵酒向人时,和气先倾倒。最要然然可可,万事称好。”


并列 然然,是的是的。可可,可以可以。形容唯唯诺诺。语本《庄子·寓言》:“恶(wū)乎然?然于然……恶乎可? 可于可。”宋·辛弃疾《千年调·庶庵小阁名曰卮言,作此词以嘲之》:“卮酒向人时,和气先倾倒。最要~,万事称好。”△贬义。多用于描写平庸怯懦。→唯唯诺诺


【词语然然可可】  成语:然然可可汉语词典:然然可可

猜你喜欢

  • 盗钟掩耳

    同“掩耳盗铃”。唐吴兢《贞观政要.公平》:“为之而欲人不知,言之而欲人不闻,此犹捕雀而掩目,盗钟而掩耳者,只以取诮,将何益乎?”《云笈七籤》卷九十:“若人不知则鬼神知之,鬼神已知而云不知,是盗钟掩耳之

  • 凤池

    同“凤凰池”。南朝 齐谢朓《直中书省》诗:“兹言翔凤池,鸣珮多清响。”唐钱起《京兆尹厅前甘棠树降甘露》诗:“何必凤池上,方看作霖时。”【词语凤池】   汉语大词典:凤池

  •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鸣:鸟叫。 不鸣便罢,一鸣就使人惊动。 后用以比喻平时没有什么突出表现,一下子能作出惊人的事情。语出《史记.滑稽列传》:“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清.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 襄野

    《庄子.徐无鬼》载:传说黄帝欲赴具茨山,见大隗神。行至襄城原野,迷路。适遇牧马童子,问之。童子对答如流。黄帝赞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后遂以“襄野”借指受帝王称赞

  • 昭华琯

    ①特指吹之而能现车马山林的神琯。唐李商隐《昭肃皇帝挽歌辞》诗之三: “莫验昭华琯,虚传甲帐神。” ②泛指宫中管乐器。唐杜牧《出宫人》 诗之一: “闲吹玉殿昭华管,醉折梨园缥蒂花。” ●《西京杂记》卷三

  • 饮䊚亦醉

    唐.崔令钦《教坊记》:“苏五奴妻张四娘善歌舞……有邀迓者,五奴辄随之前。人欲得其速醉,多劝酒。五奴曰:‘但多与我钱,吃䊚(音duī,蒸饼)子亦可醉,不烦酒也。’今呼鬻妻者为‘五奴’,自苏始。”吃蒸饼也

  • 倦鹢

    源见“六鹢风”。喻倦怠之人。宋陆游《感事》诗:“倚楼不用悲身世,倦鹢无风亦退飞。”

  • 玉杵盟

    源见“蓝桥”。喻指男女相爱的盟誓。明杨珽《龙膏记.空访》:“多情委路尘,怕永负今生玉杵盟。”

  • 不忘久要

    见“久要不忘”。久要,旧约、旧交。《资治通鉴·晋元帝太兴三年》:“吾本夷狄,以慕义破家,君~,请相与共击末柸。”【词语不忘久要】  成语:不忘久要汉语大词典:不忘久要

  • 濡煦

    源见“相濡以沫”。比喻人在困难中相互救助。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菱角》:“媪喜,便为炊饭织屦,劬劳若母……少有病苦,则濡煦过于所生。”【词语濡煦】   汉语大词典:濡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