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焦头烂额

焦头烂额

源见“曲突徙薪”。又汉桓谭新论.见徵》:“智者讥之云:‘教人曲突远薪,固无恩泽;焦头烂额,反为上客。’盖伤其贱本而贵末也。”原形容因救火烧伤严重。后多以比喻受到沉重打击或处境险恶,以致狼狈不堪的情状。宋陆游《戍卒说沉黎事有感》诗:“焦头烂额知何补,弭患从来贵未形。”


见“破头烂额”。高阳《粉墨春秋》:“周佛海苦笑着说:‘你知道的,这两天我公私交困,~,马上要赶到上海去;这方面只好请你偏劳。’”


解释本指被火烧伤得很严重。现多用来比喻处境十分狼狈或窘迫。

出处汉书·霍光传》:“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通‘焦’,烧焦)头烂额为上客耶?”

西汉权臣霍光权势正盛时,生活非常奢侈。茂陵的徐福认为:“霍氏一定会灭亡。因为一旦骄奢就不会恭顺,不恭顺就必定会冒犯皇上。冒犯皇上就是大逆不道。地位超过别人的人,一定会受到大家的忌恨。霍氏掌握权柄的日子很久,嫉恨他的人就多了。天下的人都嫉恨他们,他们又倒行逆施,不灭亡还等到什么时候呢?”于是就给皇帝上书说:“霍氏权势太盛,陛下即便厚爱他们,也应该时时加以克制,不要让他们走上毁灭的道路。”上书三次,皇上只回复说:“知道了。”

后来霍氏被诛杀灭亡,凡是告发过霍氏的人都得到了封赏,徐福却没得到。于是有人替他上书说:“臣下我听说,有一个客人去拜访主人,看到主人家炉灶的烟囱是笔直的,旁边还堆放着柴草,客人就建议主人,要他换成弯曲的烟囱,并将柴草搬得远一点,不然将会有火灾。主人默不作声,没有答应。不久主人家果然失火,街坊邻居都来相救,幸而扑灭了。于是主人杀牛设酒,酬谢他的邻居。救火时被烧伤的人被安排在上座,其他的人按照出力大小依次入座,唯独没有那位建议换烟囱的人。有人就对主人说:‘如果当初你听从客人的话,哪里需要今天的破费?而且始终都不会有火灾!现在论功请客,怎么那位建议换弯曲的烟囱、将柴草搬走的人没有得到报答,那些烧得焦头烂额的人反而成了上等客人了呢?’主人这才醒悟,去请那位客人。现在茂陵的徐福几次上书说霍氏将有变故,应该加以防备。假使当初徐福的建议得以采纳,国家现在就不会有割地封爵的花费,大臣也不会有谋反诛灭的祸患。”

皇上采纳了这一建议,赏赐给徐福财物,后来又让他在朝廷担任了官职。


【词语焦头烂额】  成语:焦头烂额汉语词典:焦头烂额

猜你喜欢

  • 盎盂相击

    见“盎盂相敲”。《儿女英雄传》31回:“只就他夫妻三个这番外面情形讲,此后自然该益发合成一片性情,加上几分伉俪,把午间那番~化得水乳无痕。”【词语盎盂相击】  成语:盎盂相击汉语大词典:盎盂相击

  • 乳燕双双

    比喻年少夫妻很亲密。清代孔尚任《桃花扇.访翠》:“望平康,凤城东、千门绿杨。一路紫丝缰,引游郎,谁家乳燕双双。”

  • 壶中日永

    同“壶中天”。唐许浑《赠萧炼师》诗:“壶中知日永,掌上畏年侵。”

  • 悖入悖出

    《礼.大学》:“贷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后因称财物获得不以正道,又被人巧夺或浪费以尽者为悖入悖出。并列 收入不正者,一定受到不正当的损失。也指胡乱得到的钱,又胡乱地花去。语本《礼记·大学》:“言悖而出

  • 思旧丘

    同“狐死首丘”。清徐子苓《葛家觜饮酒即事短述》诗之二:“贞女怀暗冰,老狐思旧丘。”【词语思旧丘】   汉语大词典:思旧丘

  • 以战去战,虽战可也

    用战争来消灭战争,这样的战争手段虽加运用,也是可以的。语出《司马法.仁本》:“是故杀人安人,杀之可也;攻其国,爱其民,攻之可也;以战止战,虽战可也。”《商君书.画策》:“故以战去战,虽战可也;以杀去杀

  • 不辨菽麦

    菽(shū),豆类的总称。不辨菽麦,比喻愚昧无知,缺乏起码的常识。公元前573年,晋国大臣栾书、中行偃以晋厉公暴虐无道,发动政变,杀死晋厉公。为了拥立新君,他们派荀莹、士鲂到洛阳将晋襄公少子桓叔的孙子

  • 京口酒

    《晋书.郗超传》:“时愔在北府,徐州人多劲悍,温恒云‘京口酒可饮,兵可用’,深不欲愔居之。”后因以“京口酒”称烈酒。唐罗隐《第五将军于余杭天柱宫入道因题寄》诗:“瓦榼尚携京口酒,草堂应写颍阳书。”胡蕴

  • 窃钩盗国

    同“窃钩者诛,窃国者侯”。廖仲恺《有感》诗:“窃钩盗国将谁咎?扃?缄縢只自欺。”【词语窃钩盗国】  成语:窃钩盗国汉语大词典:窃钩盗国

  • 娄敬策

    《史记》卷九十九《刘敬传》:“于是上曰:‘本言都秦地者娄敬,“娄”者乃“刘”也。’赐姓刘氏,拜为郎中,号为奉春君。”“刘敬对曰:‘陛下诚能以适长公主妻之,厚奉遗之,彼知汉适女送厚,蛮夷必慕以为阏氏,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