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濯缨

濯缨

孟子.离娄上》:“孟子曰:‘不仁者可与言哉?安其危而利其灾,乐其所以亡者。不仁而可与言,则何亡国败家之有!有孺子歌曰:‘沧浪(水名)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孟子认为,对于不仁的人是不能和他讲仁善的道理的。这种人倒行逆施,身处危险之中却自以为安乐,逢到祸患却以为有利,喜欢做那些亡国勾当。如果像这种不仁道的国君而可以和他讲仁德的话,那末天下就没有亡国败家的事情发生了。从前有个小孩子唱着这样的歌:“沧浪里的水很清,可以洗濯我的帽缨;沧浪里的水很浑,可以洗濯我的脚。”孟轲用这个例子说明:人们对于国君的不同态度,是由于国君自身行不行仁道来决定的。

又屈原《楚辞.渔父》:“渔父莞尔(微笑的样子)而笑,鼓枻(枻,音yì,一说为船舷,鼓枻即叩船舷;枻,又释为短桨,鼓枻即击浆)而去,乃歌曰:‘沧浪水之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濯缨”本指洗涤帽缨,后常以比喻超尘脱俗,操守高洁。以“沧浪之水”比喻水清澈美好。

文选》三国魏.曹植《王仲宣诔》:“振冠南岳,濯缨清川。潜处蓬室,不干势权。”

唐.刘禹锡《寄朗州温右史曹长》诗:“史笔枉将书纸尾,朝缨不称濯沧浪。”柳宗元《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


【词语濯缨】   汉语词典:濯缨

猜你喜欢

  • 书教

    书:《尚书》。儒家教授六经,各有目的。“书教”的意义与目的,则是使人“疏通知远”。《礼记.经解》:“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絜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

  • 煞风景

    同“杀风景”。宋楼钥《次韵沈使君怀浮图梅花》:“毋庸高牙煞风景,为著佳句增孤妍。”见“杀风景”。宋·楼钥《次韵沈使君怀浮冈梅花》:“毋庸高牙~,为著佳句增孤妍。”【词语煞风景】  成语:煞风景汉语大词

  • 甄陶

    《后汉书.郅恽传》:“含元包一,甄陶品类,显表纪世,图录豫设。”甄是陶匠旋转之轮。“甄陶”本意为制造陶器的工具。这里是说天地造化物品,如陶匠之制作各种陶器。后以此比喻对人的陶冶和造就。【词语甄陶】  

  • 涸辙穷鱼

    同“涸辙之鲋”。明张凤翼《红拂记.天开良佐》:“失林飞鸟无投处,涸辙穷鱼转困苦。”见“涸辙之鲋”。明·张凤翼《红拂记·天开良佐》:“失林飞鸟无处投,~转困苦。”【词语涸辙穷鱼】  成语:涸辙穷鱼汉语大

  • 凶年饥岁

    凶年:荒年。 指灾荒的年岁。语出《孟子.梁惠王下》:“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汉.刘向《新序.杂事》:“凶年饥岁,士糟粕不厌,而君之犬马有余谷粟。”宋.王安石《诫

  • 剧秦美新

    汉扬雄在王莽篡汉自立之时,仿司马相如《封禅文》,上封事给王莽,因其文斥责秦朝,美化新政,故名《剧秦美新》。后以为巴结干谒新主的典实。【词语剧秦美新】  成语:剧秦美新汉语大词典:剧秦美新

  • 工三语

    源见“三语掾”。形容应答机敏有才学。清宋琬《行路难》诗:“便便饱五经,讵若工三语?”

  • 举笏击蛇

    《宋史.孔道辅传》:“(孔道辅)为宁州军事推官,数为州将事事。有蛇出天庆观真武殿中,一郡以为神,州将帅官属咸往奠拜之,欲上其事。道辅径前以笏击蛇,碎其首,观者初惊,后莫不叹服。”笏:朝笏,也叫“手板”

  • 任安独存

    指任安不趋炎附势。后以此典比喻讲信义,不朝秦暮楚。任安,荥(xíng形)阳(今河南荥阳东北)人。曾为大将军(将军最高称号,管统兵征战,掌政权,位比三公)卫青(字仲卿。姐卫子夫被汉武帝立为卫皇后)舍人(

  • 代圣贤立言

    立言:指著书立说。 科举时代,考试规定用八股文,题目出自《四书》《五经》,但要用古人思想行文,并且只能根据几家指定的注疏发挥,绝对不许有自己的见解。故称“代圣贤立言。”语出清.方苞《进四书文选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