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汪锜卫国

汪锜卫国

左传.哀公十一年》:“公为与其嬖僮汪锜乘,皆死皆殡,……”

春秋时鲁哀公在抗击齐国的战斗中,和一个叫汪锜的儿童同坐一辆战车,不幸共同牺牲。鲁国破格以成年礼葬了这位为国捐驱的少年。后因以为儿童救国的典故。

鲁迅《花边文学.小童挡驾》:“即使到了紧要关头,也还是什么‘木兰从军’、‘汪锜(锜)卫国’,要推出‘女子与小人’去搪塞的。”


【词语汪锜卫国】   汉语词典:汪锜卫国

猜你喜欢

  • 李泌烧梨

    参见:烧梨

  • 仪凤

    源见“凤凰来仪”。凤凰的美称。唐 张正元《南风之薰赋》之一:“始斯人之解愠,倏仪凤以员来。”【词语仪凤】   汉语大词典:仪凤

  • 歌唐虞

    参见:歌遗民

  • 祸兴萧墙

    见“祸起萧墙”。唐·鲍溶《长城作》:“~内,万里防祸根。”【词语祸兴萧墙】  成语:祸兴萧墙

  • 笔下蛟龙

    源见“怀蛟”。形容文笔出众。唐骆宾王《冒雨寻菊序》:“字中蝌蚪,竞落文河;笔下蛟龙,争投学海。”

  • 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经:常道,原则。义:理。 天地不变的原理,人民行为之准则。 指无可怀疑、必须遵循的法则和道理。语出《孝经.三才章》:“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夫礼

  • 同根

    源见“七步成诗”。喻指兄弟。郭孝成《四川光复记》:“若今概不分别汉人投旗军之由来,而加杀害,何异煮豆之诗而摧残同根者也。”【词语同根】   汉语大词典:同根

  • 其殆庶乎

    其:助词。殆:大概。庶:庶几。接近、差不多之意。 大概差不多了吧! 表示人或事物已接近于理想的目标。语出《易.系辞下》:“子曰:‘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后多引作〔其殆庶乎〕。《后汉书.黄宪传.

  • 隋珠和璧

    源见“隋侯之珠”、“和氏之璧”。泛指珍宝。亦喻英才。明何景明《送五清先生赴浙江提学歌》:“隋珠和璧世珍重,眼前点毁终难动。”见“随珠和璧”。明·何景明《送五清先生赴浙江提学歌》:“~世珍重,眼前点毁终

  • 乔诘

    意有不平。《庄子.在宥》:“于是乎天下始乔诘卓鸷,而后有盗跖:曾、史之行。”卓鸷:行有不平。盗跖:战国初农民起义领袖,名跖,旧时冠以污蔑性的“盗”字。曾、史:曾参(孔子弟子)和史鱼(春秋时卫国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