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江花谢草

江花谢草

太平御览》卷三九八“人事部”“吉梦”下引《梁书》:“江淹少梦见人授之五色笔,因而有文章。后十余年,忽梦一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前借君笔,可相还。’淹梦中探怀中笔,自此后,不复有文章。时称淹才尽。”

又据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说:“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江淹梦笔有五彩,恰如李白笔端生花,后因有“江花”之称。

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中“宋法曹参军谢惠连”引《谢氏家录》:“康乐每对惠连,辄得佳语。后在永嘉西堂,思诗竟日不就,寤寐间,忽见惠连,即成‘池塘生春草’。”

这就是“江花”“谢草”的来历。后因以“江花谢草”或“谢草江花”喻指文思大进。若用“池塘生春草”则作为苦思作诗得佳句的典故。

唐.李商隐《县中恼饮席》诗:“若无江氏五色笔,争奈阳河一县花。”刘禹锡《裴侍郎大尹雪中遗酒一壶,兼示喜眼疾平一绝,有闲行把酒之句,斐然仰酬:“若倾家酿招来客,何必池塘春草生。”

宋.辛弃疾《鹧鸪天》词“木落山高一夜霜”中有:“频聚散,试思量,为谁春草梦池塘?”


猜你喜欢

  • 雁杳鱼沉

    源见“雁足书”、“鱼传尺素”。比喻彼此音讯断绝。元 刘庭信《折桂令.忆别》曲:“想人生最苦离别,雁杳鱼沉,信断音绝。”《金瓶梅词话》三六回:“雁杳鱼沉,离愁满怀谁与传?”并列 比喻音讯断绝。宋·张绍文

  • 举扇毋我污

    源见“庾公尘”。喻不沾世俗风气。宋陈师道《次韵苏公劝酒与诗》:“自念每累人,举扇毋我污。”

  • 蚁膻鼠腐

    源见“膻行”。蚁集腥膻,鼠甘腐物。比喻趋炎附势,追逐名利。明唐顺之《寄黄士尚书》:“自儒者不知反身之义,其高者则激昂于文章气节之域,而其下者则遂沉酣濡首于蚁膻鼠腐之间。”并列 蚁逐腥膻,鼠嗜腐物。比喻

  • 萧关北上

    《汉书.武帝纪》:“(元封)四年冬十月,行幸雍,祠五畤。通回中道,遂北出萧关,历独鹿,鸣泽,自代而还,幸河东。”西汉武帝刘彻常巡行天下,元封四年,他又北出萧关。后遂用为帝王巡行之典。唐.杜甫《伤春五首

  • 哭遗弓

    源见“乘龙出鼎湖”。指悲悼已故的帝王。明徐渭《春末过宋诸陵》诗之三:“魂犹惊铁骑,人自哭遗弓。”

  • 谢棋墅

    源见“围棋赌墅”。雅称下棋之处。明张煌言《寿鲵渊张相国》诗:“谢棋墅上时时赌,狄李蹊边处处栽。”

  • 入孝出悌

    《论语.学而》:“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弟,同“悌”。谓回家要孝顺父母,出外要敬重兄长。汉桓宽《盐铁论.授时》:“教之以德,齐之以礼,则民徙义而从善,莫不入孝出悌,夫何奢侈暴慢之有?”并列

  • 涂泥辱

    源见“曳尾泥涂”。谓甘于勤苦而自在。清曾国藩《地用莫如龟》诗:“从短翻弃长,惜哉支床足;良无藻棁登,不如涂泥辱。”

  • 觳觫

    《孟子.梁惠王上》:“王坐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赵岐注:“觳觫,牛当到死地处恐貌。”后以“觳觫”借指牛。唐皎

  •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映衬着庭阶的绿草空自透出春意,隔着树叶的黄鹂徒然传来好音。 形容环境幽静,阒其无人。语出唐.杜甫《蜀相》:“蜀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醒世恒言.勘皮靴单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