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见“终军弃?”。指年少有为。唐王维《哭祖六自虚》诗:“国讶终军少,人知贾谊贤。”
海内:四海之内,指全中国。 形容以武力征服四方。语出《尉缭子.兵令下》:“臣闻古之善用兵者,能杀士卒之半;其次,杀其十三;其下,杀其十一。能杀其半者,威加海内;杀十三者,力加诸侯;杀十一者,令衍士卒
源见“功亏一篑”。指完成业绩最后的努力。明张煌言《上延平王启》:“九仞一篑,殿下宁不自爱乎?”见“九仞之功,亏于一篑”。明·张煌言《上延平王书》:“~,殿下宁不自爱乎?”【词语九仞一篑】 成语:九仞
源见“张仪舌”。指有善辩的口才。唐 温会《奉陪段相公晚夏登张仪楼》诗:“有舌嗟秦策,飞梁驾楚材。”
源见“飘茵堕溷”。用以形容人或事物的不同际遇。宋苏轼《张近几仲有龙尾子石砚以铜剑易之》诗:“二物与人初不异,飘落高下随风花。”
源见“羊裘钓”。谓竭诚招聘隐士出仕。纁,即玄纁,绛色和黑色的布帛,帝王用作延聘贤士的礼品。南朝 梁江淹《为建平王聘隐逸教》:“宜速详旧礼,各遣纁招。”【词语纁招】 汉语大词典:纁招
同“原宪室”。清侯方域《送练三贞吉》诗:“贫安原宪宅,力种邵平田。”
《国语.晋语一》:“‘民生于三,事之如一。’父生之,师教之,君食之。非父不生,非食不长,非教不知,生之族也,故壹事之。唯其所在,则致死焉。”韦昭注:“三,君、父、师也。”后因以“在三之礼”谓礼敬君、父
与:跟着。俱:一起。指随着时日增长而一起增长。康熙皇帝在晚年对诸王、大臣们说:我已经老了,对治理国家好像面临深渊、走在薄冰上,这思想随着时日年岁增长而不断增长,我怎敢自满自大呢?【出典】:《清史稿》卷
源见“龙听法”。形容寺中得道高僧善讲经说法,吸引众生。元张可久《折桂令.游金山寺》曲:“有听法神龙,渡水胡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