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歌释忿争

歌释忿争

此为昭肃皇后以歌声消除人们的愤怒争执事。昭肃皇后即金景祖乌古迺(nǎi奶)之妻唐括多保真。她非常好客。当景祖乌古迺与客人一起饮酒时,她不饮酒,专听他们谈话。次日,她可以一一列举、评论那些人的言行,而且都十分中肯。假如有的因醉酒而争吵,她总是用自己的歌声来消除他们的愤怒和争执。如果军队中有人受刑拷打的,就带着酒食去劝慰开导。景祖乌古迺到部属巡视考察时,她也常常随行,并参与解决政事和诉讼案。景祖去世后,世祖劾(hé河)里钵(bō玻)及其弟颇剌淑、盈歌,每当采取军事行动时,总要先禀告昭肃皇后才用兵。或胜或负,她都给予奖励或惩罚。到了农忙季节,她就亲自去考查耕耘收割。远的地方乘马前往,近的地方就拄杖而行。对于那些勤于耕作的,她予以勉励;对于那些晚出早归的就给以批评和训导。昭肃皇后到邑屯村,世祖劾里钵、肃宗颇剌淑一起随行。当时正巧桓赦、散达兄弟俩也来到这里。此时,这兄弟俩感情上已有裂痕。再加上酒意,言语互相冲撞,相持不下,最后竟拔刀相对。昭肃皇后就起身抓住双方的手,对桓被、散达说:“你们都是我丈夫的老部下、老朋友,怎么就一下子忘掉了我丈夫的恩惠,而与儿辈们争吵呢?”于是她就自己唱起歌来,桓、散达的怒气也就消除了。

【出典】:

金史》卷63《后妃上·景祖昭肃皇后》1500页:“后虽喜宾客,而自不饮酒。景祖与客饮,后专听之。翌日,枚数其人所为,无一不中其綮(qìng庆,相结合的地方)肯。有醉而喧呶者,辄自歌以释其忿争。军中有被笞罚者,每以酒食慰谕之。景祖行部,辄与偕行,政事狱讼皆与决焉。景祖没后,世祖兄弟凡用兵,皆禀于后而后行,胜负皆有惩劝。农月,亲课耕耘刈获,远则乘马,近则策杖,勤于事者勉之,晏(yàn宴,迟;晚)出早休者训励之。后往邑屯村,世祖、肃宗皆从。会桓、散达偕来,是时已有隙,被酒,语相侵不能平,遂举刃相向。后起,两执其手,谓桓、散达曰:‘汝等皆吾夫时旧人,奈何一旦遽(jù具,遂;就)忘吾夫之恩,与小儿子辈忿争乎。’因自作歌,桓、散达怒乃解。”


猜你喜欢

  • 大风篇

    同“大风歌”。唐 王德贞《奉和圣制过温汤》:“停舆兴睿览,还举《大风》篇。”【词语大风篇】   汉语大词典:大风篇

  • 何郎粉

    源见“傅粉何郎”。指年轻俊美的男子。元王实甫《西厢记》一本二折:“张郎倘得相亲傍,乍相逢厌见何郎粉,看邂逅偷将韩寿香。”【词语何郎粉】   汉语大词典:何郎粉

  • 素女繁弦

    同“素女弦”。宋杨亿《灯夕寄献内翰虢略公》诗:“金吾缇骑章台陌,素女繁弦太帝家。”

  • 蹇谔匪躬

    同“蹇蹇匪躬”。谔,直言。唐郑处诲《明皇杂录》卷下:“张九龄在相位,有蹇谔匪躬之诚,玄宗既在位年深,稍怠庶政,每见帝无不极言得失。”见“蹇蹇匪躬”。唐·郑处海《明皇杂录》:“张九龄在相位,有~之诚,元

  • 冠沐猴

    源见“沐猴而冠”。喻徒有仪表实无内才。晋潘岳《西征赋》:“羽天与而弗取,冠沐猴而纵火。”

  • 叶公好尚

    同“叶公好龙”。唐郑谷《兵部卢郎中光济借示诗集以四韵谢之》:“叶公好尚浑疏阔,忽见真龙几丧明。”宋洪炎《叶少蕴出示郑先觉阅骏图为作长歌》:“叶公好尚有祖风,苦爱真龙似画龙。”【词语叶公好尚】  成语:

  • 问鸮

    《史记.贾生列传》:“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有鸮飞入贾生舍,止于坐隅。……贾生……乃为赋以自广。”其词有:“请问于服兮:‘予去何之?吉乎告我,凶言其灾。淹数之度兮,语予其期。’”参见“鵩鸟赋”条。汉.

  • 织当访婢

    纺织的事应当问婢女。谓凡事应向熟悉这件事的人请教,不必论其身分如何。《宋书.沈庆之传》:“耕当问奴,织当访婢。”【词语织当访婢】  成语:织当访婢汉语大词典:织当访婢

  • 老兵

    《晋书.谢奕传》:“与桓温善,温辟为安西司马,犹推布衣好。……常逼温饮,温走入南康主门避之,奕遂携酒就听事引温一兵帅共饮,曰:‘失一老兵,得一老兵,亦何所在。’温不之责。”“老兵”本义是指老年兵士,后

  • 断鳌炼石

    源见“女娲补天”。指女娲断鳌足立四极与炼五色石补苍天。比喻力挽世运。明 许三阶《节侠记.忧国》:“断鳌炼石声名远,汉时吕雉诛夷惨,看你这虎噬鸱张怎保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