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杀人越货

杀人越货

越:原意为颠越,扑倒。这里指夺取,抢劫。 指杀害人命、抢劫财物沈荃(?-1684年),字贞蕤(Ruí緌),江南华亭(今上海市松江西)人。清顺治九年(1652年)进士,授编修。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选择翰林(清朝以翰林院为“储才”之地,在科举考试中选拔成绩优异者为翰林官。清制翰林院以大学士为掌院学士,下设侍读学士、侍讲学士、侍读、侍讲、修撰、编修、检讨等官)中官员由京师转到外地去做官,沈荃调出为大梁(治所今河南开封市)道副使。那时,禹州(今河南禹县)地方有盗贼仗恃竹园为巢穴,杀害人命,抢劫财物。沈荃派遣吏员役卒去搜查与案件有关的地方并逮捕有关的人。发掘土地得到死尸十多具,都按刑律处死那些犯法的人。

【出典】:

清史稿》卷266《沈荃传》9944页:“禹州盗倚竹园为巢,杀人越货,荃遣吏卒收捕,发土得尸十余,悉按诛之。”

【例句】:

郭沫若《孔墨的批判》:“这(指攻人之国)比杀人越货是更加不义了。”


并列 越,抢劫。杀害人命,抢夺财物的强盗行为。语本《尚书·康诰》:“杀越人于货,睯不畏死。”《清史稿·沈荃传》:“禹州盗倚竹园为巢,~,荃遣吏卒收捕,发土得尸十余,悉按诛之。”△贬义。用于公开抢劫行为。→谋财害命。也作“杀人劫财”。


谋财害命、抢劫杀人,这种匪盗行为称作 “杀人越货”。

“杀人”很明白,但 “越货”是什么意思呢? “货”指财物,“越”是不是 “劫盗”之义呢?

《书·康诰》: “杀越人于货,暋不畏死。”暋 ( mǐn) ,顽悍。孔传: “杀人颠越人,于是以取货利。”疏: “其劫窃皆有杀有伤。越人谓不死而伤,皆为之而取货利故也。”

由上而知两点: 一、“杀人越货”一语源于 《书·康诰》“杀越人于货”之句。二、“越”在此为 “伤”人,而非 “劫、盗”义。

“杀越人于货”,依孔传、孔疏所解,犹言 “杀伤人于货”,即“为了劫盗货财而杀人、伤人”。因此,“杀人越货”用口语、常语来说,就是 “谋财害命”、“抢劫杀人”。

一说 “越”通 “敚”( 徒活切,音夺) ,义为 “抢夺”。 《说文·攴部》: “敚,彊 ( 强) 取也。”段注: “此是争敚正字,后人假夺为敚,夺行而敚废矣。”“敚”字唐时尚用,后废。

依此,则 “杀人越货”即言 “杀人夺货”,语义甚明。 《辞海》持 “越”通 “敚”之说,然迄无 “越”通 “敚”之音理、例证,兹录以备考。

“越”字义解可取 《孟子·万章下》“《康诰》曰: ‘杀越人于货。’”赵岐注: “越、于,皆于也,杀于人取于货。”“越”可与 “粤”通, “粤、聿、曰、越”古皆为语助词,通用。赵岐 《孟子》注可取。孔传、孔疏于 “越”之训未审。

湖南师范大学已故周秉钧先生 《尚书易解》(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年版) 释 “越”为 “远”( 《广雅·释诂》: “越,远也”) ,则“杀越人于货”为 “杀远人于货”,“于”犹 “取”,即谓 “杀远方之人而夺取货物”。依据文意,此类人 “当顺民怨以刑之”,则周先生此说甚谛,于文法亦顺,宜从。


【词语杀人越货】  成语:杀人越货汉语词典:杀人越货

猜你喜欢

  • 章台柳

    唐.孟棨《本事诗.情感》载:唐人韩翃,颇有才名,家境虽贫寒,但结交的多是名流。邻居一人姓李,颇慕其才名,便把一姓柳的歌妓赠给他。才子佳人,如鱼得水。韩翃考中进士后,就职于淄青节度使侯希逸衙前为从事。因

  • 下笔不加点

    同“文不加点”。清叶方蔼《撰西樵考功志文毕寄阮亭户部》诗:“敢云下笔不加点,差喜临文无愧辞。”

  • 褒女笑

    源见“褒女惑周”。指君王惑于女色,荒淫祸国。唐李商隐《华清宫》诗:“华清恩幸古无伦,犹恐蛾眉不胜人。未免被他褒女笑,只教天子暂蒙尘。”

  • 愚者闇于成事,智者见于未萌

    闇:通“暗”。不明白。智者:有见识的人。萌:萌芽,开始。 愚笨的人在事成之后还糊里糊涂;聪明的人在事先就能有所预见。语出《商君书.更法》:“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负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訾于民。语

  • 射莎

    《周书.豆卢宁传》:“宁少骁果,有志气,身长八尺,美容仪,善骑射。永安中,以别将随尔朱天光入关,加授都督。又以破万俟丑奴功,赐爵灵寿县男。尝与梁仚定遇于平凉川,相与肄射。乃于百步悬莎草以射之,七发五中

  • 四战之国

    此典指乐闲对燕王姬喜说:赵国是四面受敌经常作战的国家。后以此典比喻兵家必争之地。乐闲,乐毅之子。乐毅曾率燕军攻下齐国七十多城,燕惠王中了齐襄王的反间计,改用骑劫代替乐毅为将。乐毅害怕被杀害,就向西投降

  • 邵平田

    源见“东陵瓜”。借指退官隐居者的田园。唐孟浩然《送新安张少府归秦中》诗:“试登秦岭望秦川,遥忆青门春可怜。仲月送君从此去,瓜时须及邵平田。”【词语邵平田】   汉语大词典:邵平田

  • 白足高僧

    同“白足”。宋苏轼《赠江州景德长老》诗:“白足高僧解达观,安排春事满幽栏。”【词语白足高僧】  成语:白足高僧汉语大词典:白足高僧

  • 隐锻炉

    源见“嵇康锻”。指名士隐居不仕。唐杜甫《过南岳入洞庭湖》诗:“圣朝光御极,残孽驻艰虞。才淑随厮养,名贤隐锻炉。”

  • 伤弓之鸟

    源见“空弦落雁”。受过箭伤的鸟。比喻经过祸患、心有余悸的人。《晋书.苻生载记》:“伤弓之鸟,落于虚发。”《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伤弓之鸟不敢揽事,且低着头,只顾走。”偏正 指受过箭伤的鸟。比喻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