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朝过夕改

朝过夕改

汉宣帝之子刘宇在甘露二年(前52年)立为东平思王。元帝即位后,刘宇来到东平(今山东东平县)封地。他身材高大,好与奸邪之徒交往,常违法乱纪。但元帝念及骨肉之情就赦免他,却接连惩办他的老师。元帝去世后,成帝即位,刘宇想改正过失,但又偶有违犯。有司奏请逮捕治罪,但成帝只下令削减东平封地的樊和亢父两个县,作为惩戒。后来汉成帝下诏书说:“以仁爱之心对待亲人,这是古训啊!过去东平王犯有过失,负责官员请求废除他的王位,我不忍心;后又请求再次削减封地,我没有批准。这是考虑到这种至亲的关系。听说东平思王已改过自新,专心学习经术,亲近仁人,我很赞赏。古人说:‘早上犯错误,晚上就改正过来,君子都会赞许他。’恢复东平被削减的县区吧!”后以“朝过夕改”为典,形容迅速改正错误。又作“朝闻夕改”。

【出典】:

汉书》卷80《宣元六王传·东平思王刘宇传》3320、3323、3324页:“东平思王宇,甘露二年立。元帝即位,就国。壮大,通奸犯法,上以至亲贳(shì市)弗罪,傅相连坐”。“宇惭惧,因使者顿首谢死罪,愿洒(xǐ喜,通“洗”)心自改。”“有司奏请逮捕,有诏削樊、亢父二县。后三岁,天子诏有司曰:‘盖闻仁以亲亲,古之道也。前东平王有阙,有司请废,朕不忍。又请削,朕不敢专。惟王之至亲,未尝忘于心。今闻王改行自新,尊经修术,亲近仁人,非法之求,不以奸吏,朕甚嘉焉。传不云乎?朝过夕改,君子与之。其复前所削县如故。’”

【例句】:

汉·班固《汉书·翟方进传》:“定陵侯长已伏其辜,君虽交通,传不云乎:‘朝过夕改,君子与之。’君何疑焉?” 唐·房玄龄《晋书·周处传》:“古人贵朝闻夕改。……且患志之不立,何忧名之不彰。” 唐·陆贽《奉天改元大赦制》:“构大厦者,方集于群材;建奇功者,不限于常检。苟在适用,则无弃人,况黜免之人,沉郁既久,朝过夕改,仁何远哉!” 宋·侯善渊《沁园春》:“背觉后尘,朝闻夕改,马劣猿颠难捉擒。”


并列 早晨犯的错误或过失,晚上就改正了。形容知错即改。唐·陆贽《奉天改元大赦制》:“构大厦者,方集于群材;建奇功者,不限于常检。苟在适用,则无弃人,况黜免之人,沉郁既久,~,仁何远哉。”△褒义。多用于改错方面。也作“朝闻夕改”。


【词语朝过夕改】  成语:朝过夕改汉语词典:朝过夕改

猜你喜欢

  • 度长絜大

    度( ㄉㄨㄛˊ duó ):衡量,计算。絜( ㄒㄧㄝˊ xié ):用绳子量物体的周长。 量长短,比大小。 引申为较量高下。语出汉.贾谊《过秦论上》:“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

  • 御寇风

    源见“列子御风”。代指仙风。宋朱敦儒《风蝶令》词:“花外庄周蝶,松间御寇风。”

  • 死后来大鸟

    源见“鸟哭杨震”。形容节操高尚,受到敬重。清钱谦益《丁卯十月书事》诗之四:“死后故应来大鸟,生时岂合点青蝇。”

  • 墙立

    《论语.阳货》:“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欤!”刘宝楠正义:“向墙面之而立,言不可行也。”后因以“墙立”喻指不可行,行不通。清冯桂芬《洪铭之时文序》:“近日时文之弊有二:下者襞积破

  • 紫气关

    源见“紫气东来”。指函谷关。唐杜甫《承闻河北诸道节度入朝欢喜口号绝句》之九:“紫气关临天地阔,黄金台贮俊贤多。”

  • 舍其田而芸人之田

    芸:通“耘”,除草。 放弃自己的田去耕耘别人的田。 比喻人旷废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却去从事一些与己无关的事务。语出《孟子.尽心下》:“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清.达三《〈国朝宋学渊源记〉序》:“今世

  • 七襄

    《诗经.小雅.大东》:“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跋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文选》卷二十六南朝齐.颜延年(延之)《夏夜呈从兄散骑车长沙》:“九逝非空思,七襄无成文。”唐.李周翰注《言我魂一

  • 黍离之叹

    《诗经.王风.黍离》第一章:“彼黍离离(离离,整齐的样子;或释为繁盛的样子),彼稷之苗。行迈靡靡(音mǐmǐ,行步迟缓的样子),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此,指这

  • 红紫乱朱

    杂色乱正色。比喻以异端乱正统,或邪说冒充真理。古人以朱为正色,红、紫为杂色。或称间色。《论语.阳货》:“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汉代赵岐《孟子题辞》:“红紫乱朱。”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情采》:“正

  • 市骨招骏

    同“市骏骨”。清魏源《都中吟》之三:“市骨招骏人才出,纵不拔十得五终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