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有脚阳春

有脚阳春

五代后周.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下.有脚阳春》:“宋璟爱民恤物,朝野归美,时人咸谓璟为‘有脚阳春’,言所至之处,如阳春煦物也。”

后因用为比喻施行德政的地方官吏之典。

宋.李昴英《文溪词.摸鱼儿.送王子文知太平州》词:“丹山碧水含离恨,有脚阳春难驻。”宋.杨万里《送吉守赵山夫移广东提刑》诗:“阳春有脚来江城,银汉乘槎移使星。”明.汤显祖《牡丹亭.劝农》:“阳春有脚,经过百姓人家。”


偏正 阳春,温暖的春天,比喻德政。旧时用以赞美有德政的地方官员。典出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有脚阳春》宋璟爱民恤物,朝野归美,时人咸谓璟为“有脚阳春”,言所至之处,如阳春煦物也。宋·李昂英《摸鱼儿·送王子文知太平州》:“丹山碧水含离恨,~难驻。”△褒义。古代用以颂扬良吏。也作“阳春有脚”。


【典源】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卷下:“宋璟爱民恤物,朝野归美,时人咸谓璟为有脚阳春,言所至之处,如阳春煦物也。”

【今译】 唐代宰相宋璟仁政爱民,体恤下情,朝野上下一致称美,人们都说他像长了脚的春天,给所到之处都带来温暖。

【释义】 后以此典称誉官吏有德政。

【典形】春风有脚、春有脚、君到自阳春、青阳有脚、阳春有脚、有脚阳春、到处有阳春、阳春来寒谷。

【示例】

〔春风有脚〕 宋·张孝祥《从吴伯承乞茶》:“春风有脚家家到,定为麄官不见分。”

〔春有脚〕 明·杨慎《凤栖梧·送薛曲泉之镇雄》:“借寇歌廉春有脚,皂盖朱轓,辉映江阳郭。”

〔君到自阳春〕 明·高启《暮春送陈郎中》:“莫言花已尽,君到自阳春。”

〔青阳有脚〕 明·杨慎《喜迁莺·贺薛曲泉抚台》:“青阳有脚,喜五马重临,江阳城郭。”

〔阳春有脚〕 明·汤显祖《牡丹亭》:“阳春有脚,经过百姓人家。”

〔有脚阳春〕 宋·李昴英《摸鱼儿·送王子文知太平州》:“丹山碧水含离恨,有脚阳春难驻。”


【词语有脚阳春】  成语:有脚阳春汉语词典:有脚阳春

猜你喜欢

  • 九牛毛

    《晋书.华谭传》:“或问谭曰:‘谚言人之相去,如九牛毛,宁有此理乎?’谭对曰:‘昔许由、巢父让天子之贵,市道小人争半钱之利,此之相去,何啻九牛毛也!’闻者称善。”九牛之毛,数量极多,古谚以数量之多设喻

  • 平一

    指秦始皇巡游,在会(guìi贵)稽山(今浙江省中部)刻石,自称:平定统一了天下。后以此典作平定统一全国之意。始皇帝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外出巡游,登上会稽山,祭祀大禹,远望南海,并在那里立石刻

  • 与虎谋皮

    《太平御览》卷二〇八引《符子》:“周人有爱裘而好珍羞。欲为千金之裘,而与狐谋其皮;欲具少牢之珍(少牢,即猪羊),而与羊谋其羞(指作菜肴的羊肉)。言未卒,狐相率逃于重丘之下,羊相呼藏于深林之中。”后人说

  • 九折

    源见“王尊叱驭”。形容道路曲折多险。亦指曲折多险的道路。晋孙绰《游天台山赋》:“既克郲于九折,路威夷而修通。”唐骆宾王《送费六还蜀》诗:“万行流别泪,九折切惊魂。”

  • 东园秘器

    东园:汉朝专造王公贵族丧葬器物的官署。秘器:棺木。后以“东园秘器”为称棺木葬具的典故。【出典】:《汉书》卷93《佞幸传·董贤传》3734页:“下至(董)贤家僮仆皆受上赐,及武库禁兵,上方珍宝。其选物上

  • 王粲去国

    《三国志.魏书.王粲传》:“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年十七,司徒辟,诏除黄门侍郎,以西京扰乱,皆不就。乃之荆州依刘表。”《文选》卷二十三王仲宣(粲)《七哀诗二首》其一:“西京乱无象

  • 白石化羊

    源见“叱石为羊”。表现仙道的玄妙、神奇。元黄溍《逢叶伯几》诗:“碧峰又是新回雁,白石依然旧化羊。”

  • 卧牛城

    宋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六六:“先是术者言京城如卧牛,贼至必击善利、宣化、通津三门,善利门其首也,宣化门其项也,通津门在善利 宣化之间,而此三门者贼必攻之地。后如其言。”后因以“卧牛城”称宋代汴京(

  • 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近:接近,符合。复:实行,实践。 所守的诺言要符合于义,这诺言才能实践。 古人认为讲“信用”要以“义”为标准。语出《论语.学而》:“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宋.田锡《直论

  • 裂冠毁冕,拔本塞源

    冠:帽子。冕:古代王侯卿大夫所戴的礼帽。本:树根。源:水源。 毁裂冠冕,拔去树根,堵塞水源。 原比喻诸侯背弃礼法,侵犯天子的直接领地。 后也用作臣下推翻国君夺取王位之辞。语出《左传.昭公九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