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高祖本纪》:“秦始皇常曰‘东南有天子气’,于是因东游以厌(镇也)之。高祖即自疑,亡匿,隐于芒、砀山泽岩石之间。吕后与人俱求,常得之。高祖怪问之。吕后曰:‘季所居上常有云气,故从往常得季。’高祖
《左传.襄公三十年》:“郑 伯有耆酒,为窟室,而夜饮酒,击钟焉,朝至未已。”杜预注:“窟室,地室。”后借指畅饮欢娱之所。清赵翼《儿辈既为余暖寿即事志感》诗:“正当欢娱忘夜永,恨不窟室酣连旬。”【词语窟
《老子》第七十章“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褐:古代穷苦人穿的衣服。玉:比喻才德。身披粗布衣服,然而怀藏宝玉。后因以“被褐怀玉”比喻处境贫苦而怀有真才实学的人。三国魏.曹操《求贤令》:“
汉.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自屈原沉汨罗后百有余年,汉有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过湘水,投书以吊屈原。”汉朝贾谊少有才华,由于受到朝廷大臣的排挤,出为长沙王太傅,郁郁不得志。后过湘水,投书吊屈原,
岌岌:危险的样子。殆:危险。 形容非常危险。语出《孟子.万章上》:“孔子曰:‘于斯时也,天下殆哉,岌岌乎!’”(按:孔了之语为“天下岌岌乎殆哉”的倒装。)后多引作〔岌岌乎殆哉〕。清.李渔《闲情偶寄.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后因以“吮卒”为将官爱兵之典。明徐渭《龛山凯歌》诗之八:“旗裹金疮碎朔风,军中吮卒有吴公。”【词语吮卒】 汉语大词
源见“东墙窥宋”。指佳人寄情之处。唐唐彦谦《离鸾》诗:“尘埃一别杨朱路,风月三年宋玉墙。”亦借指墙边花开处。唐罗隐《桃花》诗:“数枝艳拂文君酒,半里红欹宋玉墙。”
《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初,权谓蒙及蒋钦曰:‘卿今并当涂掌事,宜学问以自开益。’蒙曰:‘在军中常苦多务,恐不容复读书。’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令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
见“当断不断”。
源见“桑间濮上”。喻指淫靡的音乐。《三国志.高堂隆传》:“作靡靡之乐,安濮上之音。”偏正 濮上,春秋时卫地。青年男女常歌舞幽会于这个地方。因以“濮上之音”作为靡靡之音的代称。语出《礼记·乐记》:“桑间